15次上春晚 塔沟武校总教头让少林武术成春晚重要文化符号|豫见功夫郑州

B站影视 2025-01-04 08:44 2

摘要:冲拳、踢腿,每一个动作他都异常迅猛,俨然让人忘记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教练、拳师,每一个身份他都一丝不苟,让人记忆深刻。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肃的教练;在外人眼里,他是习武高手,他推动了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融合,他就是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总教练、中国武术八段刘海科

冲拳、踢腿,每一个动作他都异常迅猛,俨然让人忘记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教练、拳师,每一个身份他都一丝不苟,让人记忆深刻。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肃的教练;在外人眼里,他是习武高手,他推动了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融合,他就是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总教练、中国武术八段刘海科。

塔沟武校总教头刘海科

世代传承 年少时总是白天农忙晚上练武

提起少林寺,人们第一想到的总是武术。在刘海科少年时,他的家距离少林寺只有1200米,父亲刘宝山是当时附近有名的拳师,在父亲的要求下,刘海科开始了习武之路。

在刘海科的记忆中,年少时总是白天农忙,晚上练武。后来上学后,周末一回家,就要练功。

“我记得小时候好像就干了两件事:一是练功,二是干活。”刘海科说。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学习了少林七星拳、大小洪拳等拳法,开启了自己的习武生涯。

练武时,刘海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夜里在窑洞中练功,父亲坐在门口看着。后来,他开始和二哥对打,这是提高武术水平的有效方式。“和别人一起练时,自己的精神会高度集中,这样更容易进步。”刘海科说道。在这样的训练中,他被枪头扎过脚,这让他更不敢偷懒。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父亲开始正式收徒,1982年,刘海科逐渐开启了自己的教练生涯。

刘海科在传授散打技巧 塔沟武校供图

一次失败 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武术道路

1985年,刘海科带队参加散打比赛,没想到这次比赛差点让他“改行”。在参加比赛前,刘海科和队员们信心满满,对冠军势在必得。然而,在此前习武过程中,父亲带他们练的是传统武术,加上对散打的规则不熟悉,这次出征刘海科所带的7名队员全军覆没,赛场上颗粒无收。

“当时比赛完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是没脸见人。”刘海科说。在练武之人看来,师傅武功高不高要看徒弟,这次失败让刘海科觉得很丢父亲的人。当时正赶上电影《少林寺》热播,少林寺景区非常火爆,刘海科萌生了去少林寺门口给游客们拍照的想法,从此不碰武术。

后来,在队员们的劝说下,他才作罢。他立下壮言,一定要拿冠军。受到失败的激励,他开始专门研究散打,去看“郑港杯”的比赛学习经验。仅在一年之后的1986年,他再次带领队员参加比赛,这次7个人,共拿了5个冠军。2002年,刘海科出任河南省男女散打队总教练,在此后的征途中,他带领队员连续在第十至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散打比赛中获得佳绩,取得了7金3银3铜的好成绩。后来,刘海科多次作为国家武术散打队教练,率领弟子征战南北并屡获佳绩,实现了自己当时的豪言壮语。

正是因为1985年的那次失败,让刘海科铭记终身。也正是因为那次失败,他潜心研究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融合,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武术道路。

春晚舞台上的武术身影

2000年,刘海科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带着武术上央视春晚,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武术。“春晚面对的是全国13亿观众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展示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宣传推广这项运动,是所有武术人的夙愿。”刘海科说。就这样,刘海科开启了他的春晚之路。

2000年9月,刘海科带领队员们冲击央视十频道开播一周年晚会,没想到精心编排的节目却在首次彩排就被“毙”掉。回来后的刘海科不甘心,找人写了“我要上春晚”五个大字贴在办公室。“一进门我就能看见这五个字,每看一眼都是激励,每看一遍心里就更坚定一分。”刘海科回忆道。

2003年正值羊年,为了能登上羊年春晚,刘海科带领队员们提前编排节目,还特意买了一只羊来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的节目《十二生肖拜大年》成功登上羊年春晚的舞台,而这一刻,他足足等了3年。从此之后,刘海科带领队伍15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

如今少林武术已经成为央视春晚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传统武术也名扬海内外。对于春晚,刘海科说自己要一直坚持,只要还有力气就要一直做下去。

记者 任思领 袁建龙 刘德华/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来源:郑州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