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神话:悟空》日前斩获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两大奖项。作为一款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技术的代表性作品,它展现出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认知传播特征和明显优势。游戏的多模态叙事、沉浸式体验和互动设计,将常见的单向文化传播升级为玩家主动参与文化体验的认知传播。
万象
《黑神话:悟空》日前斩获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两大奖项。作为一款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技术的代表性作品,它展现出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认知传播特征和明显优势。游戏的多模态叙事、沉浸式体验和互动设计,将常见的单向文化传播升级为玩家主动参与文化体验的认知传播。
原文 :《游戏传播应关注文化背景差异》
作者 | 四川传媒学院融合媒体学院副教授 王强春
图片 | 网络
当下,数字游戏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认知传播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则让其插上腾飞的双翼。认知传播实践有利于提升游戏传播中玩家对文化的认知。
首先,结合认知传播理论,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认知传播理论强调信息的多模态传递与认知负荷的调节。认知负荷指“人的认知系统是一种有限容量的处理器,当信息以多种形式存在时,用户将同时使用多通道感知处理,这就可能导致某一通道的过载”。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和NLP技术,实现游戏多模态的文化符号呈现,促进视觉、听觉和文本等多种信息形式协同作用,提升文化传播的沉浸感和记忆效果。利用认知负荷理论优化游戏任务设计和情节叙事,降低玩家在处理复杂文化信息时的认知负担。例如,如果发现欧美玩家在某些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的情节中表现出较高的认知负荷,AI及时动态调整游戏的难度或提供额外的文化解释,帮助玩家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动态调整游戏中文化信息的呈现方式,帮助玩家在文化背景较为复杂的场景中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游戏中的应用除了内容生成和对话优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情感计算、行为预测等方面的创新。从玩家来说,游戏的动机很简单,即愤怒、收集、复仇、竞争等四种基本类型;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四个通道之间的排列组合已经足够营造丰富的戏份。情感计算技术实时监测玩家的生理数据(如心率、面部表情)或行为数据(如游戏选择、任务表现),识别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并据此动态调整游戏的情节发展和文化内容展示,提高玩家的文化接受度和参与感。将情感计算与认知传播理相结合,做好情感监测和适应性设计,让玩家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最后,深化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多语言适配和跨文化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文化内容高效、精准传播。《黑神话:悟空》涉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的文本翻译难以完全传达其内涵。因此,探索将NLP技术和认知传播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处理多语言适配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通过文化适配算法,在不同语言版本的游戏中保留原有文化的语境和情感,结合本地文化进行的合理归化翻译,避免文化符号发生误读。翻译面临的文化差异处理方法通常有“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两种,“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文化符号的表达与适配
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游戏传播,有利于丰富和拓展跨文化传播理论,为多样化的文化传播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要处理好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符号的表达与适配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游戏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各自的文化障碍与适配挑战,例如,西方背景的《巫师3: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作为一款基于欧洲民间传说的游戏,在亚洲市场推广时需要面对语言、符号和故事背景的本地化问题。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符号的适配与再现,在跨文化传播中既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内容,又能适应目标文化的认知和情感需求。
其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游戏传播应该注意数字伦理问题。在一些涉及敏感历史题材或宗教内容的游戏中,应该尊重多元文化伦理价值观,避免文化冲突与误解。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游戏中玩家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越来越普遍,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在尊重数字伦理的前提下,我们要合理利用玩家行为大数据进行个性化的游戏设计和文化传播优化,同时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数据使用的伦理规范。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33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万象 | 电子游戏解锁AI艺术未来发展
万象 | 游戏给予我们“一种在纯粹可能性中的舞动”
来源: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