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九年级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B站影视 2025-01-03 15:41 3

摘要: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可分为两类:

(一)文学常识分类梳理

1. 重要文体知识

(1)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可分为两类:

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乐府诗(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绝句、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兴的体裁,曲大致分为剧曲(又叫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我们学过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它们均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标题。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6)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词牌是曲词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李煜(《相见欢》)、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豪放派的代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记”的分类:碑记、游记、杂记、传记。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8)序: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这类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赠序)。

(9)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10)歌行体: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为七言,有些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小品文:散文的形式之一。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如郦道元的《三峡》,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2. 古代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东汉七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课文《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3)《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课文《关雎》《蒹葭》均选自《诗经》。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课文《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都是节选其中的段落。

(5)《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课文《曹刿论战》选自其中。

(6)《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两汉时期

(1)《史记》: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周亚夫军细柳》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队的事。

(2)《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国诸侯、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争斗,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其中。

唐宋时期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课本选入其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行路难(其一)》《送友人》《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课本选入其作品《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3)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雄奇瑰丽”是其诗特点。课本选入其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入京使》。

(4)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有《刘梦得文集》。课本选入其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秋词(其一)》。

(5)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其诗构思新奇。课文选入其作品《夜雨寄北》《无题》。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课本选入其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

(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课文《孙权劝学》选自其中。

(8)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本选入其作品《卖油翁》《醉翁亭记》。

(9)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称道,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本选入其作品《竹里馆》《使至塞上》。

(10)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传世。课本选入其作品《马说》《晚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1)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课本选入其作品《爱莲说》。

(1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本选入其作品《登飞来峰》。

(13)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课本选入其作品《泊秦淮》《赤壁》。

(1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课本选入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苏洵、苏辙。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1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

(16)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1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代表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18)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词人代表之一。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19)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称之为“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其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被贬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0)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1)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2)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谥号“文正”,著作《范文正公集》就是用其谥号命名的。课本选入其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23)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代表作有《商山早行》等。

(2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课本选入其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元明清时期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

(3)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

(4)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

3. 现当代文体及作家作品

(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孔乙己》《社戏》选自《呐喊》。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常考文化常识分类梳理

年龄称谓

1.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2. 孩提:二至三岁的儿童。指幼儿时期;儿童、幼儿。

3. 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

4.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的左右两个髻,借指幼年。

5.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6. 及笄:女子十五岁。

7. 束发: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8.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的“加冠”。

9. 而立:三十岁。如《论语》中的“三十而立”。

10. 不惑:四十岁。如《论语》中的“四十而不惑”。

11. 知命:五十岁。如《论语》中的“五十而知天命”。

12. 花甲、耳顺:六十岁。如《论语》中的“六十而耳顺”。

13. 古稀:七十岁。

14. 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15. 期颐:一百岁。

字、号、称谓及相关作品命名

一般情况:“姓氏+名”。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还有字、号等,有“称己用名,称人以字”的说法。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兼怀子由”中“子由”就是苏辙的字。

号有以下几种:①别号: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杜甫称“少陵野老”,苏轼称“东坡居士”等。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表明使用者鄙视功名利禄的志趣,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也有人以号明志,如周敦颐号“濂溪先生”,陶渊明号“五柳先生”。②尊号:死后由门人、后人称呼,如陶渊明被称“靖节先生”。③谥号:死后由皇帝颁发的荣称,如“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

称籍贯:出生地。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柳河东集》;称韩愈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称杜甫为“杜工部”,司马迁为“太史公”《太史公书》。

称官地: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尊称、谦称、敬辞、谦辞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论语》中的“子曰”。

2.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如《论语》中的“不亦君子乎”,《爱莲说》中的“花之君子者也”。

3. 世先生、世兄弟: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如《范进中举》中的“世先生同在桑梓”。

4.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如《湖心亭看雪》中的“莫说相公痴”。

5.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如《出师表》中的“欲报之于陛下也”。

6. 在下:对自己的谦称。如《范进中举》中的“在下倒有一个主意”。

7. 晚生: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如《范进中举》中的“晚生久仰老先生”。

8. 洒家: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如《智取生辰纲》中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

9. 丈人:对老人的尊称。如《敬业与乐业》中的“《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10.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如《孙权劝学》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1. 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12.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如《孙权劝学》中的“卿今当涂掌事”。

13. 敬辞:恭敬口吻的用语。如: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赏(赏光、赏脸)、贵(贵姓、贵庚)、大(大作、大驾)、久仰、劳驾。

14. 谦辞: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著、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见(见教、见谅)、寒舍。

古代纪年法

1. 年号纪年法:从汉代起,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宿迁2019。如《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的“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的“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2.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

3.干支纪年法:利用天干地支纪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的“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ɡ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创自隋朝,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1.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第一名称案首。

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考中第七名成为亚元。

3.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皇宫大殿上对贡士亲自策问。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甲: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元及第:乡试、会试、殿试都获得第一名,则获此殊荣。

汉字书法

1. 六书:汉字的六种结构条例,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会意、形声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2.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草、行书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行书特点: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代表人物: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草书特点: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3. 书法名家:

书圣——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快雪时晴帖》《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草圣——唐·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帖》。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阴阳五行

1. 阴阳: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达于汉阴”中的“汉阴”位于汉水南岸。“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指汉水的北岸,“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指衡山的南面。

2. 五行:金、木、水、火、土。按旧时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如《故乡》中的“五行缺土”。

来源:初中语文老师朱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