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铁军:人走情不移 薪火永相传清晨的阳光洒落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校园里,与琅琅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和谐的晨曲。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他就是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帮扶校长李铁军。“李校长好!”“李校长早上好!” 面对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李铁军总
李铁军:人走情不移 薪火永相传清晨的阳光洒落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校园里,与琅琅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和谐的晨曲。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他就是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帮扶校长李铁军。“李校长好!”“李校长早上好!” 面对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李铁军总是报以温暖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殷切期望。
李铁军查看学习学校管理书籍。眼下,正是高考冲刺阶段,为了能帮助即将奔赴考场的高三学子们减轻心理负担,李铁军比往日更忙起来了,他时常疏导学生的考前压力,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最饱满的状态奔赴考场。
2022年7月,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李铁军带领支教教师远赴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开展挂职帮扶工作。三年来,李铁军以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先进经验为蓝本,推动巴彦呼舒第三中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让“北京经验”在草原深深扎根。
李铁军回忆起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情景,心中感慨万千。巴彦呼舒第三中学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县域高中,却有着不平凡的办学历程和独特的学校文化。经过深入调研,他很快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短板。
李铁军针对学校优质生源流失、师资结构性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大胆改革,牵头制定《巴三中五年发展规划》与《北京一零一中学帮扶巴三中三年行动计划》。以“拼搏”为核心词,构建三层八维课程体系,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草原特色的“拼搏”课程品牌。
李铁军说:“2022年以来,我们‘组团式’教育帮扶来到这所学校后,通过制定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能力素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李铁军三年如一日,以责任为帆,以担当为桨,在巴彦呼舒第三中学这片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不仅是学生们心中亲切的老师,更是引领学校前行的掌舵人。他的视野不仅局限于当地学生的发展,更着眼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帮扶教师带领本校老师进行研讨交流。
“真正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应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李铁军解释道,“为了在本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我们组织来自北京、鄂尔多斯的教师与当地教师进行结对,携手共进,同时借助名师工作室和人教社的师资培训项目来开展对三中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组建了帮扶支教的追光者团队,通过支教老师传帮带,开展相应的系列讲座及上示范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漫步于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校园,你常常能看到北京、鄂尔多斯教师与本地教师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课后研讨的场景,这种紧密的合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交流。李铁军常说:“课堂教学改革是‘组团式’帮扶的核心之一。”为此,学校通过“同课异构” “互相研讨”等活动,激发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技巧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一零一中学实验班开展线上教学。
传帮带,做示范,勤交流,作研讨。在李铁军的带领下,在北京市、鄂尔多斯市优秀教师的倾力帮扶下,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教师们倍感组织的力量,工作劲头更足了。语文教师丽娜便是参与结对工作的当地教师之一,她在2023年到北京进行了交流培训。如今,她的语文课堂上,气氛总是格外热烈。
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教师丽娜说:“在李校长的协调下,我们得到了很多向北京一零一中学学习的机会,我们去一零一中学进行观摩学习,一零一中学的老师也到我校进行示范课。我们在和一零一中学老师学习的过程当中,文本的解读能力提升了,也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我校进行支教的老师们也定期给我们开展示范课和示范性讲座,这些都对我们的业务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铁军和学生们交谈。
教育资源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冲破这一困境,在校长李铁军的努力争取下,巴彦呼舒第三中学加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并开设北京一零一中学实验班,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和前沿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聘请北京一零一中学九大学科教研组长作为指导老师,实现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的深度对接,不仅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名校资源,更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跃升。
巴彦呼舒第三中学副校长包立梅说:“李校长在三中的三年是一个不断搭台的过程。他搭建了学生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参加了京港蒙的校际交流活动,还让学生参加了全国高中生模拟政协活动。他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把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资源网站引入了三中,还多次开展了校际之间的交流,让三中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北京一零一中学支教老师演示抛飞盘。
除了共建北京一零一中学实验班全力助推学生成绩“弯道超车”;与多校“牵手”,广泛开展“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十百千万”工程等教学活动,共建名师工作室,着力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师团队;李铁军还积极参与巴彦呼舒第三中学的校园建设,他多方争取,协调帮扶资金200余万元,为学校建设图书馆、报告厅、航空航天兴趣室、智慧书法教室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改善。
看着学校的设施与环境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李铁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三年的援蒙之旅,让这位来自北京的汉子爱上了这里,他用智慧与热忱,将“北京经验”根植于草原,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力量,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种子正在科右中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挂职校长李铁军说:“在即将结束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的时刻,还是非常留恋科右中旗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非常感谢三中师生对我工作的帮助,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整个帮扶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想,帮扶虽然有期限,但是我们帮扶的意愿没有终止,我们将依然开展好京蒙帮扶的相关工作。”
融媒体中心记者:姜楠 苏日嘎拉图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