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走来,到如今已发展成为面积44100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木铎声声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共度光阴,见证着巍巍学府百余年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了每一位师大人的求知年华。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作为一所大学的心脏,图书馆不仅是每所高校独特的文化地标,也是师生共同的养分中心和精神家园。
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走来,到如今已发展成为面积44100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木铎声声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共度光阴,见证着巍巍学府百余年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了每一位师大人的求知年华。
图源:新华网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重建恢复,成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师生学习、阅览及借书的重要场所。
1917年,学校将各部图书室的藏书和杂志集中起来,加以重新整理、统一典藏,正式建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
1922年,最早的独立馆舍建成并投入使用。
1922年最早独立馆舍——和平门外南新华街馆舍
1959年,北太平庄校园第一座馆舍建成并投入使用,前为阅览楼,后附一幢八层高的书库楼。
1959年北太平庄校园馆舍
1989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投资、香港同胞邵逸夫先生捐资、学校自筹资金合资建成又一座新馆,设计初步打破传统图书馆借阅藏分离的封闭格局,为读者提供开架借阅服务。以此为契机,北师大图书馆向着自动化、现代化图书馆大步迈进。
1989年北太平庄校园馆舍
2000年,成为亚洲首家引进ALEPH500大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
2011年9月、2018年10月,北太平庄校园新图书馆大楼和昌平校园G区分馆先后投入使用。
2011年北太平庄校园新馆舍
几经变迁,几经风雨,积淀下北师大图书馆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深邃的人文底蕴。
这里不仅是学校的文化地标,也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拥有古籍线装书达3万余种40.6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
走进其中,565万余册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印本文献,1000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种期刊,2270万余篇学位论文,409个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包括教育学科资源在内的26个自建各类型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等静静陈列,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理想场所。(数据截至2023年底)
走进其中,宽敞明亮的自习区,功能多样的“师樾厅”,全开架一体化的自助借还服务,实现木铎搜索、学术资源门户、e读、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等多个系统的统一认证,更多海量资源实现一键获取,满足了学子们进行学术交流、阅读、灵感碰撞的需求,让每一位踏入图书馆的学子都能收获沉甸甸的精神食粮。
走进其中,丰富精彩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知识竞赛、专家学术讲座、先贤名师真迹馆藏展览等,为每一位渴望求知的学子传递着知识与喜悦,也在整个校园里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氛围。
2023年,北师大图书馆传统文化现场体验活动
2023年,图书馆的86253种图书被借阅200612册次,图书馆主页访问286万余次,木铎搜索检索217万余次,电子资源检索超1亿次,下载3,486万余次,CARSI开通数据库91个,年度登录118万余次……图书馆不仅默默见证着师大学子孜孜不倦追求真知的岁月,也不断滋养着这所百廿学府勤勉踏实的学风传统,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卓越非凡的优秀学子。
2023年11月,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中,北师大iGEM团队BNU-China斩获三枚国际奖牌
2024年12月,文学院管真、新闻传播学院孙诗涵等10位优秀学生获得北师大第二十五届“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
日出又日落,春夏又秋冬,氤氲在北师大图书馆中的灵气、才气和书卷气始终如一,这座文化殿永远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温柔地照亮着师大学子的书桌,他们于此感悟师道,飞扬梦想,于书海无涯中展翅高飞,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官微,新华网,图书馆报官微,京师学工官微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