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嘉宾参加的是昨天(12月30日)在市国资委举办的“‘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天津高校进国企对接活动”,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所在津高校和中国资环集团、中汽中心、天津港集团、百利集团等12家央企及市属国企的100余位专家学
“科技转化是‘天大’的事,我们要把这‘天大’的事做好。”这位来自天津大学的嘉宾发言,让会场被会心的轻笑声环绕。
这位嘉宾参加的是昨天(12月30日)在市国资委举办的“‘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天津高校进国企对接活动”,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所在津高校和中国资环集团、中汽中心、天津港集团、百利集团等12家央企及市属国企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等进行深入交流,对接需求、寻求合作。
“中国资环集团锚定‘循环经济可靠的兜底保障者、国家战略部署的坚定执行者、行业规范标准的先行探索者’的战略定位,要与国内外高校及主要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循环经济领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的研发及国产化替代。”今年10月18日刚刚在天津挂牌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建人事部负责人刘宗辉率先发言。
“我们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需要‘联合制碱氯化铵的氨回收及氯的下游应用’技术、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特种工程塑料的开发及工业化’‘无卤阻燃ABS树脂的开发及工业化’技术……”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明一口气发布了集团旗下10家企业的技术需求。“渤化集团正在开启‘高端高质高效、绿色低碳循环、数字智能智慧、韧性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二次创业之路,急需科研创新、工程技术、技术服务以及营销贸易、战略规划等领域高端人才。”他在对接会上向高校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希望与相关高校共同谋划天津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行业标准;在城市更新项目策划、老旧街区提升改造、工程创新设计等方面加强合作;希望借助高校在脑机接口、电子信息、光学芯片、精密仪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及成果积累,为泰达控股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优质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泰达控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传胜表达自己的诉求。
南开大学把自己学校拥有的500多件可转化高价值专利、成果带到了会场,“尖晶石型锰系高比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复杂任务驱动的轮体复合式蛇形机器人系统”……吸引众多企业家目光;天津大学带来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制药厂废甲醛溶媒回收多效精馏技术”,可提高热效率3.52%、节油7.8%的“复合循环构型原理样机”,出口英国和俄罗斯、两次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高速并联机器人”;河北工业大学近三年累计成果转化近2000项,此次带来了打破发达国家对感存算一体芯片的技术封锁的“基于神经形态芯片的动态视觉系统”,突破了“低能耗、绿色碳酸酯产品生产方法和系统”关键技术的“20万吨/年电解液-碳酸酯类联合装置”,实现触头材料电弧烧蚀试验的高安全性、可重复性与快速性的“触头材料耐烧蚀性能测试系统”……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作用和人才培养蓄水池作用,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就集中攻关什么技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今年以来,市教委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面向京津冀企业征集技术需求872项,筛选可转化科技成果720个,梳理自然科学研究平台489个,凝练高校创新团队626个;举办“千团千企”进各区、进高校、进企业等活动220余场,其中组织高校走进中交一航局、中电科53所、力生制药等多个央企、国企。“计划实施以来,产生显著带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市高校横向科研项目达6812项,较上年同期增长19.7%;合同总额30.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介绍,近年来,市国资委积极推动国企与在津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握手通道”,形成同向发力、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年,市国资委先后组织渤化集团、轨道交通集团、城投集团、天津港集团等10余家市属国企分别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举办交流对接活动,在绿色能源、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市国资委搭建“国企英才”招才引智线上公益平台,三年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我们要引导国有企业用好企业的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充分对接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线’转化。”张勇表示。
对接会上,市教委与市国资委共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来源:海河钟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