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是故乡明,智子亦疑邻,感情的亲疏确然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可人不是苇草,人在思考时既能理性地辨别是非,又无法逃避亲情友情的牵绊。因此,厘清“亲”与“清”,构建新新型的人际关系,就成了当代的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引出话题,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会出现因感情亲近而影响理性认知的现象。有人建议要构建“亲”“清”的新型人际关系,避免出现“亲而不清”“清而不亲”的情况。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亲”而有度,“清”而不疏
(对仗工稳,明确关系)
月是故乡明,智子亦疑邻,感情的亲疏确然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可人不是苇草,人在思考时既能理性地辨别是非,又无法逃避亲情友情的牵绊。因此,厘清“亲”与“清”,构建新新型的人际关系,就成了当代的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引出话题,引人深思)
事实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亲而不清”“清而不亲”的泥淖里苦苦挣扎,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混淆视听。维系亲情、友情的,常常不是理性而是出于本能的感性;明辨是非、判断对错时,总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其实,我们对“举贤不避亲”的彪炳膜拜,就佐证了我们没有厘清对“亲”与“清”关系是常态,否则何以奉之为圭臬呢?故而,新型的人际关系当“亲”而有度,“清”而不疏。(关联现象,提出观点)
当然,有人或百般疑虑,当今法治社会,“亲”于法理作用几何?如何才能“清”而不疏?(以问引论,层次鲜明)
法理既存,必有其故。一则,亲情友情人所必需,然当这样的人之常情与理相悖,恪理之“清”是尊重权利、维护正义、护佑人性。而其中蕴蓄的内涵便是至高无上的“亲”,一切打着亲情的旗号而破坏“清”的,都是违背正义与良知的。二则,“清”而不疏更表现在有温度的情法之辨,为抢救生命而破坏交规的生命通道,维护人权的临终关怀,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准则……“亲”而有度,“清”而不疏,我们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辩证分析,条理清楚)
破而后立,“亲”而有度、“清”而不疏人际关系的构建道阻且长。(逻辑严密,解决问题)
做到亲近而不失理性,有理性而不失情感温度,绝非易事。我们必须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所有亲密关系都离不开苦心经营,我们要为此付出时间、金钱、情绪等,绝不能遇到问题马上恪守理性边界,不愿承受亲情的代价。又亲又清的新型人际关系需要双向奔赴可方可到达。但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别人像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那样亲而有度、亲而不疏,反求诸己才有很大机会靠近亲情兼备的理想状态。正如魏征所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感性之“亲”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之“清”铸造感性的肌骨,才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境。“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大家都自会做出选择。时代霄壤嬗变,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在感情亲疏面前,面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亲”而有度,“清”而不疏。(收尾有力,语言精炼)
【名师阅卷】55分
论证严谨,逻辑缜密。文章开篇即以生活实例及诗文引入,先声夺人,彰显出不俗的语言功力,体现作者洞察生活的敏锐,围绕题目材料的关键词“新型人际关系”展开,提出全文中心论点“‘亲’而有度,‘清’而不疏”,并以之为核心进行行文布局,思路鲜明。围绕中心论点,采取引议联结式行文思路展开论述,最后以呼吁号召总结全文,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来源:老熊作文高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