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平安夜票房扑街,说好的“口红效应”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9 10:28 2

摘要:猫眼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夜的票房收入为3840万元,不到去年1.705亿元的四分之一,也是自2011年开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当时的票房收入为1.159亿元。圣诞节数据同样。

猫眼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夜的票房收入为3840万元,不到去年1.705亿元的四分之一,也是自2011年开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当时的票房收入为1.159亿元。圣诞节数据同样。

01.票房数据为什么没反应出“口红效应”?

说好的经济下行期所产生的“口红效应”呢?

(这里再啰嗦一句,当前很多人理解的“口红效应”有误,口红效应,是低价奢侈品购买需求大增,而不是低价商品购买量大增。)

根据资料,“口红效应”一词在国内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

当时,正逢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于是就有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之后,中国的电影产业确实风生水起了一段时间,直到那几个小花卷进逃税案、资本市场割韭菜事件后,戛然而止。

从数据看,2020年~2022年那三年,是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口红效应”的,但是,拐点出在去年圣诞节。

这是不是说明,经济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不景气?

02.不景气的电影票房VS热闹的短剧

圣诞节电影票房扑街的主要原因,是有替代品了——从影院到个人手机端了,而且,作为工业化生产的精神消费品,这替代品质量竟然还有比电影好的,最主要的是观看方便。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其实,如今的票房在“手机”。比如,有没有统计一下平安夜圣诞节那两天9.9元短剧的消费总额?还有9.9元小说的付费,会很让人吃惊,这还不包括那些APP上影视剧VIP的付费。

当然,最主要的是,手机端的影视剧消费不分节假日。

看有分析说票房塌房,是谈恋爱的人少了,因此看电影也少了,其实这是用上一代的眼光,在理解现下的年轻人,这一代年轻人谈恋爱,根本不需要去电影院约会的。

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顺应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手机端的影视剧消费,恰在此时出现,至少满足了当下的三大需求:

第一是补偿心理。

一直以来,我们最缺乏的边界感,没有个人空间,尤其是精神上的个人空间,如今竟然可以在个人手机上弥补,哪怕,上班路上在地铁里的时间段。

其次,满足了人们对于自我掌控感的需求,有了手机APP看影视剧尤其是快消品短剧,再不需要全家一起看电视抢遥控器了,更不需要将就家人看自己不喜欢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倍速看、随意跳转看……

第三,个人时间的有效使用。

手机端消费影视剧,满足了人们在零散时间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自己的手机,随时可以看,随时可以停,而且可以利用零散时间。

更何况,手机端看影视剧与去影院比,大大减少了观众的沉没成本——别说大老远去影院、等开场时间、检票、找座位,这些零碎的时间消耗,影院看电影,最大的痛苦是看了一两个小时后,发现是个烂片——不能退款不是最重要的,浪费的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损失。

手机端看影视剧以及短剧,可以随时切换停止、快进以及回头再看几遍,但是,影院都不行。

国外学者几年前就发现了这个趋势,日本作家稻田丰史在《倍速社会》全面分析研究过。

03.影视剧的另一个赛道已经羽翼丰满

“为何大家丧失原倍速看剧能力”的有关话题走红网络,引起无数网友共鸣,观众的倍速播放习惯也催生出新的时代产物——短剧。

连“百年影帝”周星驰也推出首部短剧作品《金猪玉叶》,据公开数据,在星爷光环的加持下,首集上线一小时播放量便突破百万,其电影质感的制作为短剧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创作模式。

当然,实际成绩已经淹没在了快餐式短剧大军市场。

表面看,影视剧消费是从大荧幕搬到了手机屏幕上,实际上这是票房分配渠道变革了——原来是由院线先收钱再分账,现在是网络直接支付,直接分账了,甚至直接扣税了。

电影的渠道革命早就来了,原来的分发渠道是院线,现在分发渠道是网站,在手机端,太方便消费了。

至于内容质量,手机端消费影视剧,没有了中间灰色地带,无需票房作假,评论、评分也不会被原来的营销炒作渠道所垄断,内容好不好、制作是不是用心,炒作和票房作假成本反而高了,如果不是为了洗钱,制片方愿意把成本大量投入到虚假吹嘘炒作上,那会很快打脸的。

新技术的进步,会让金钱分配的灰色地带越来越少。所以,随之而来的是原有的赚钱模式要随之转变。

04.倍速时代精神消费品市场机会

可以发现,如今的微短剧市场,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香港影视剧,百花齐放,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甚至繁荣到供给过剩了——只要购买会员,会有看不完的影视剧以及微短剧。

来自企查查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短剧相关企业8.33万家。近十年其注册量呈持续正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首次突破万家,同比增长98.95%至1.2万家,达近五年注册增速峰值。2023年注册量同比增长20.57%至2.26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8157家。从区域来看,唯广东存量过万,现存1.83万家,断层领先其他地区,居全国第一。山东、陕西分别现存0.76万家、0.6万家,居全国前三。此后是海南、浙江等地。

当然,最大的问题——分配机制,可能依然需要磨合博弈调整,但不可否认,付费短剧目前的市场从蚕食原有的影视剧渠道,到形成新赛道并稳定增长只是早晚问题,靠短剧分发赚钱的带货达人们早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虽然电影票房数据不好看,但@紫竹商业评论 预测,非工业化生产的精神产品——即现场真人演出的剧院,并不会受影响,而且还可能会稳步上升,至于观众会不会一直被手机屏幕所垄断,也不太可能,所谓物极必反,虽然这一代年轻人不和老一代不同,但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享受到足够的独立空间后,年轻人毕竟还是要寻找群居的快乐,只不过,会以他们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聚会方式。

来源:紫竹商业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