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期间,纳芯微的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3.11亿元、19.6亿元。净利润方面,在2022年录得净利润2.501亿元,但2023年和2024年却分别亏损了3.05亿和4.03亿元。
受行业复苏、国产替代需求等多重利好影响,国产模拟芯片市场迎来了春天。2025年Q1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但部分企业的业绩警报还未完全解除。
不久前,纳芯微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作为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该公司已经于2022年4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目前其产品主要包括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应用领域覆盖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期间,纳芯微的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3.11亿元、19.6亿元。净利润方面,在2022年录得净利润2.501亿元,但2023年和2024年却分别亏损了3.05亿和4.03亿元。
对于2023年及2024年合计亏损约7亿元,其在招股书中解释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竞争加剧,领先国际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供应商的利润带来巨大影响。该公司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48.5%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28%;另外还因为报告期内包括研发投入在内的大笔投资等。
根据其公布的2025年一季报来看,Q1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97.82%;净利润显示亏损0.51亿元,亏损同比均大幅收窄,业绩形势明显向好。但对比另一大国产模拟芯片头部供应商来看,其持续亏损和毛利情况依旧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圣邦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33.47亿元,同比增长27.96%;归母净利润约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17%,全年毛利率51.46%;在2025年Q1,其实现净利润5976.67 万元,同比增长 9.90%,毛利率为49.1%。
分业务结构来看,纳芯微的主营产品为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传感器产品。其中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是纳芯微的主要营收来源,在2024年这两大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49.1%和35.9%。
而从应用领域来看,汽车电子、泛能源和消费电子三大领域2024年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6.7%、49.8%和13.5%;2022年到2024年,其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6.4%,该板块业务也是其未来业绩增长的主动力之一。
其招股书资料介绍,截止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经具备超过700款汽车电子产品型号,2024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销量达到约362.8百万颗。
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纳芯微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 其中,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数字隔离类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目前其车规级产品已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智能汽车方面,其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已经应用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智能车灯多个领域。
模拟芯片根据功能和产品类型不同,主要可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设施、智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都大幅推动模拟芯片需求大增。不过从全球市场来看,汽车市场拟芯片的主要市场份额依旧被国际大厂把持,中国模拟芯片国产化率在2024年仅为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近些年来,包括圣邦股份、思瑞浦、南芯科技、艾为电子、芯海科技、海贝岭、帝奥微等一大批中国本土供应商开始全面杀入汽车电子领域。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影响到了上游芯片的竞争态势。尤其是模拟芯片领域,国产供应商们的价格战已经愈演愈烈。
近两年开始,各大本土供应商开始卷向了车载SerDes芯片这一新风口。
SerDes作为一种具备高带宽、低延时、低功耗特性的数据传输方案,SerDes在应对摄像头、座舱显示屏等高像素、高分辨率图像传输时,正在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载通信系统。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的逐渐普及,车规SerDes芯片市场的巨大前景已经显示出来。资料显示,车载SerDes芯片的价值仅次于SoC芯片,目前单车搭载的SerDes芯片价值约为几十美元,随着未来摄像头、显示屏数量持续增加与性能升级,单车搭载价值还会进一步攀升。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全球SerDes芯片领域主要由TI和ADI等国外厂商基于私有协议开发的产品所垄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ADI和TI占有全球大约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基于GMSL、FPD-Link等私有协议开发产品,构建起加串器和解串器“强绑定”的生态格局,极大地限制了汽车厂商在芯片选型时的灵活性。
好的一方面在于,当前国产替代需求极其迫切,加之整个汽车供应链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凸显,国产SerDes芯片正迎来发展良机。另外市场上ASA、MIPI A-PHY、HSMT等公有协议趋势,也为国产供应商的突围提供了机会。
近几年,国内已经有超20家芯片厂商跻身车载SerDes领域,部分企业已经率先规模量产上车。例如瑞发科车载SerDes芯片出货量率先突破500万颗,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突破1000万颗。近期就已经有韦尔股份,纳芯微,首传微、裕太微多家供应商陆续发布了车载serdes芯片,足见行业火热程度。
4月29日,纳芯微宣布进入SerDes芯片领域,首次推出基于全国产供应链、采用HSMT公有协议的SerDes芯片产品:加串器芯片NLS9116和解串器芯片NLS9246。
据报道显示,目前纳芯微量产的车载视频 SerDes 芯片组支持 6.4Gbps 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当前主流市场需求;更高速率如 12.8Gbps 的产品正在研发中,预计于 2026 年实现量产。
据了解,在摄像头、智能座舱显示屏、域控制器等不同领域使用,对于车载SerDes的通信速率、功耗、成本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8MP摄像头一般需要6Gbps SerDes支持,智能座舱域中,4K@60Hz屏幕的SerDes则需12Gbps带宽。
当前行业车载SerDes主要聚焦于40nm至28nm制程,通信速率覆盖3Gbps至12Gbps范围,其中6-8Gbps已能满足多数场景需求。但随着当前辅助驾驶系统和座舱交互升级,车载SerDes性能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7年/2028年,市场将出现24Gbps车载SerDes产品。
由于车载高性能SerDes芯片市场还存在非常高的门槛,比如从设计到量产往往需要3-5年,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多项测试验证环节,并且当前主机厂对选用国产高端SerDes芯片依旧持谨慎态度。种种原因之下,目前国产供应商在高端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突围。
行业分析认为,车载SerDes市场接下来2-3年是重要的窗口期,产品质量和量产速度将是杀出重围的关键。甚至有行业人士表示,预计2025年就可以看出整个市场格局情况。
因此,本土供应商需要尽快凭撕开国产替代的口子,通过大规模化量产,在行业口碑、成本、产品成熟度、产品迭代等方面率先实现先发优势,才能在这波风口下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接下来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包括外资供应商的强势压力,国产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汽车市场传到的降本增效压力等等,市场瞬息万变。
对纳芯微来说,持续保持车载市场的领先优势,并在竞争激烈的SerDes芯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将变得至关重要。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