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残疾,不是残废!”全国自强模范张智杰把“受限”活成勋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6 11:05 3

摘要:全国助残日前夕,张智杰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全国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对于轮椅上的他而言,命运的轮椅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框架,而是载着他驶向聚光灯的鎏金马车。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全国助残日前夕,张智杰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全国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对于轮椅上的他而言,命运的轮椅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框架,而是载着他驶向聚光灯的鎏金马车。

“很荣幸能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的那一天,我怀着一生的愿望和无比激动的心情见到了国务院李强总理,总理还和我们握手留下了合影。同时,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谌贻琴主任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残疾人的格外关心,和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及关爱,给予了我极大鼓舞和激励,我会把这份爱和精神及强大的能量传递回去,同当地及更多的残疾兄弟姐妹们分享,坚决做好每一件事,为残疾人事业奉献微薄之力。”张智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残疾兄弟姐妹们说,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创业就是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

而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它从来不止于个人的逆袭,而是让整个社会看见,每个灵魂都有独特的光芒。

让轮椅成为生命的注脚,而非枷锁

1986年,张智杰出生在乌兰察布市一个普通的家庭。

14岁那年,这个抱有太多梦想的男孩,因为家庭等诸多因素让无奈地辍学了。但他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向往,他深知,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就有立足之本。

经过两年的学习积累,16岁的张智杰满怀壮志地开了一家小饭店,当时的他单纯地以为,只要足够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但是,由于经验和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店铺经营没多久就倒闭了。

这个不甘心被生活打败的男孩儿,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开始列入北漂一族。

“初到北京的日子充满辛酸,为了找工作,我经常步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天吃不上一口饭是常有的事,甚至,收集各种报纸、传单,只为晚上铺在天桥下睡觉。就这样,我经历了流浪、打工、创业、再流浪、再创业等坎坷的旅程,让我体验到了因知识缺乏而遇到的寸步难行。”张智杰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边工作边去听一些经营、管理类的讲堂,经过知识的熏陶和坎坷的打拼历程,20岁那年,他终于在深圳创建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酒店,事业上取得了小小的成就。

而就在那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张智杰遇到了心爱的妻子,组建了温馨的家庭,而他也成了同龄人中早早成家且有固定事业的那一个。然而,命运并没有持续眷顾他。22岁那年,张智杰从内蒙古接妻子和女儿返回深圳的途中,不慎发生了车祸,并陷入了长达40多天的昏迷。

醒来后,张智杰发现自己成了高位截瘫患者,那一刻,他的世界瞬间崩塌,身体的剧痛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的现状,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紧接着,为了活命,张智杰不得不面对三次开胸手术,而多年打拼积攒的积蓄也在与死神的抗争中消耗殆尽,且还负债累累。

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手术后的张智杰,除了头颅和双臂,全身都失去了运动功能、没有知觉,每天只能像死尸一样躺在床上,而更让他心如死灰的是妻女的离开。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智杰都是独自在泥泞的沼泽里痛苦地挣扎着、挣扎着……那时的他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徒留他陷入深深的绝望。

不过,张智杰只是身体无法动弹,但脑子依然清晰,他慢慢地学会面对现实,并且认识到,健全与残疾的分水岭,不是生命的中断,而是叙事视角的转换。张智杰没有停留在“如果我没残疾”的假设里,而是在“既然如此”的现实中构建新的意义,他心底有个声音在呐喊:“我不要这样躺一辈子!我只是残疾,但不是残废!人生假如没有奇迹,我就创造一个奇迹!”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信念,张智杰开始了艰难的自救。每天,他强迫自己进行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哪怕每个动作都让他的伤口疼痛难忍,哪怕每个进步都是微乎其微,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终于,在2011年,张智杰依靠轮椅实现了基本自理,那一刻,他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同时,他拿起手机联系了曾经在深圳认识搞电子产品的朋友们,拿到了保质价低的产品货源,开始在家里QQ平台上卖一些电子产品,加上政府给的低保,张智杰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但是,张智杰不甘心困在房间里,他想走出家门,可楼道里短短的四、五级台阶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如何走出家门成了他那时候最想实现的“小目标”。

2012年,通过自学,张智杰制作出了一台能让他完成梦想的机器,而这,也是后来楼道无障碍升降平台的原型机。当时的机器虽然简单粗糙,却成了改变他命运的第一步。走出家门后的张智杰,找到了他残疾后的第一份工作——小区里看管自行车的管理员。

低谷的尽头,恰是另一条上升之路的起点。

由于张智杰的热心和肯干,他的工作得到了小区领导和居民的认可,此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张智杰先后开办了老年棋牌室、“爱心联谊会”,下班后,他还会去夜市摆地摊,那段日子里,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就这样,怀揣着感恩,靠着自己的信念,在举步维艰的道路上,一步步努力打拼。同时,他走进了广播电视大学,规划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路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张智杰始终怀揣创业梦想,渴望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经过对市场的仔细调查分析,他发现集宁区的店铺缺少DIY类和新奇特类电子产品,意识到引进推广这类电子产品会有很大的市场先机。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创业的心愿愈发强烈。

最终,在“发小”的技术支持下、姐姐给予的产品帮助下,2016年3月,张智杰顺利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电子市场,“创奇数码店”就此诞生。但生意并没有想象的好做,甚至到了艰难维持的局面。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智杰想到了整合现有资源向监控安防产品转型。

在朋友的帮助下,张智杰开始整合团队,并且经过“创奇数码店”设立的DIY平台融入了多名博学多才的电子爱好者组建起了技术团队,创奇数码有鼎力的货源渠道,有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及网路工程师等,成为朋友的得力合作伙伴。经过一个多月的愉快合作工程完美收工。

拥有足够资金后,“创奇数码店”峰回路转、货物不断更新,并且开始承揽小型工程,生意蒸蒸日上,并被自治区授予创业示范店,店铺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

以切身之痛,照见他人之困

肢体的受限倒逼思维的突破。

“店铺经营状况好转之后,我丝毫不敢松懈,依旧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挤出时间来学习电子及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不断地改进自己之前制造的那台机器,也就是能够解决我上下楼问题的楼道无障碍升降平台。”张智杰觉得,自己面临的这个问题同样是很多肢体残疾人不可避免的,为此,他决定深耕这个领域。

2017年,张智杰创建了内蒙古创奇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论证,自主研发的残疾人楼道无障碍升降平台经过几年的更新换代,实现了超薄机型、结构紧凑、智能一键式操作,解决了我国老旧小区楼道窄、环境不一致,国外同类产品无法实现的困境。

此后,公司凭借着这款产品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公司扩建3亩场地,招收了23名残疾人员工,8名技术人才,建立1100平米生产厂房,设立生产车间和组装车间各一个,添加了工业车床及完善了生产设备。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整合了作业流程,提高了产品性能及生产速度,增加了产品品种和数量,还与深圳利业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长期代加工合同,焊接组装PCB电子线路板,增加了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岗位。

随着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无障碍全覆盖工程启动,公司又扩建3000平米工厂,增加生产设备,将生产流程标准化,提高年产值。完成对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14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的上下楼无障碍升降平台改造工作;2021年,公司被中国科学家论坛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产品荣获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还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创业创意赛获奖;2022年公司被自治区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为42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帮助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

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正规化,被评为AAA级企业,创业历程被国家发改委收录于《创业典型案例汇编》一书中;2023年,产品被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评为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成果优秀产品,同时,张智杰当选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这让我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也更加坚定了我为残疾人事业继续贡献力量的决心。”张智杰称。

2024年,公司与多家企业合作,引进代加工项目,同时解决了5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张智杰告诉记者,近年来,他还通过就业项目分享、设立加工分点等方式,带动多个旗、县、市的残疾人就业,共解决了500多个就业岗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公司注资成立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残疾人医养就业一体化服务中心。这是一家专门服务于残疾人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集康复、理疗、培训、就业于一体。中心本着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惠及了800多名老弱病残人群。

如今,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获得,让张智杰更加坚定了在创业和助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信心,他愿意为残疾人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