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最年轻陆军总司令诞生,75后火箭晋升,“起死回生”已三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6 09:18 3

摘要:近日,出任俄罗斯陆军总司令达11年之久的萨柳科夫大将,在迎来70周岁生日后,退休调任安全会议副秘书。原中部集群指挥官莫尔德维切夫上将,接任陆军总司令,他也成为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年轻的陆军总司令。这一人事调整,被视为俄罗斯在为陆军战后调整奠定基调。

近日,出任俄罗斯陆军总司令达11年之久的萨柳科夫大将,在迎来70周岁生日后,退休调任安全会议副秘书。原中部集群指挥官莫尔德维切夫上将,接任陆军总司令,他也成为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年轻的陆军总司令。这一人事调整,被视为俄罗斯在为陆军战后调整奠定基调。

一、一帆风顺的年轻上将

莫尔德维切夫生于1976年1月,今年才49岁,能在这个年龄,拿下陆军总司令职务,实打实的战功和漂亮的履历缺一不可。1997年,念了四年军校的莫尔德维切夫,正式进入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服役。在摩托化部队当了六年的基层军官后,又进入中等军事院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出任著名的“塔曼”师第一摩步团指挥官。2008年,他参加了俄格冲突,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实战经验。

2011年,莫尔德维切夫以上校军衔,担任大名鼎鼎的第4近卫坦克旅旅长(即著名的近卫第4坦克师,该部队在2008年调整为旅级建制,2013年才恢复师级番号),并在两年后晋升少将。2016年从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出任第68军副军长,兼任南萨哈林斯克卫戍区司令,完成了从师旅一级到军级指挥官的跃升,并得到了去叙利亚战场锻炼的机会。

2019年,在第41集团军磨炼过的莫尔德维切夫,调往俄罗斯陆军王牌部队第8集团军,出任参谋长兼第一副司令。2021年11月,他晋升该部队司令,成为俄罗斯陆军中,屈指可数的多兵种重装联合部队指挥官,并在一个月后获得中将军衔。又过了不到三个月,俄乌战争爆发,莫尔德维切夫率领第8集团军参战。

■莫尔德维切夫(前排右一)实在太年轻了

二、离奇的“起死回生”

第8集团军在战争爆发前,是俄罗斯陆军最后一轮军改重点加强,人员、装备和建制整合优先度最高的几支部队之一,开战后被赋予了沿顿涅茨克方向突击的战略任务。相比于早期第1近卫集团军令人诧异地表现,第8集团军的战绩就要好看很多。但作为部队指挥官的莫尔德维切夫,在2022年3月扬名全球,却并不是因为麾下部队的战果,而是成为“被乌克兰击毙的第一个俄罗斯中将、集团军司令”。

这个源自白俄罗斯反政府媒体,但得到乌克兰政府办公厅证实的消息,在当时极具轰动效应。仅国内民间借此批评俄罗斯指挥和通讯系统落后,称赞乌克兰信息化作战反应神速的文献,就不知有多少。此外,从当年3月18日,“莫尔德维切夫在赫尔松前线机场阵亡”的消息广泛传播开始,就有大量文献将他和他当时的上司——南部军区副司令员阿德杰耶夫的照片弄混。以至于现在莫尔德维切夫就任陆军总司令后,仍然能看到这种尴尬局面,这一点甚至连部分俄罗斯媒体都没能避免。

■南部军区副司令员阿德杰耶夫总是被错认为莫尔德维切夫

三、马里乌波尔初试身手

事实上,当时莫尔德维切夫正指挥麾下的第150机械化步兵师,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多支部队,围攻马里乌波尔。作为俄乌战争中,俄军第一次进攻重兵把守的大城市,马里乌波尔之战是检验双方战术和意志的反光镜。莫尔德维切夫虽然是第一次指挥大部队作战,但手法非常老道,指挥第150机械化步兵师和海军第177陆战旅,东西对进,只花费数天时间,就在3月2日完成对马里乌波尔的合围,阻断乌军的增援。之后鉴于主力部队缺乏城市巷战经验,守军兵力有限的态势,又抽调240毫米迫击炮、图-22M3轰炸机等重型装备,积极寻找防御薄弱点,以俄军经典的“重锤”猛攻战术突破。

■“郁金香”重迫击炮在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战至4月15日,除著名的亚速钢铁厂外,马里乌波尔其余所有市区均被俄军控制,接下来一个月实际上是对亚速钢铁厂残余守军的清理。关于这场战役双方伤亡人数,至今也没有切实数据,但俄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尽管当时亚速钢铁厂的持久抵抗,成为了乌克兰军民反抗侵略的标志,俄军也在使用了种种办法后,无法真正拿下亚速钢铁厂,不过如今看来围攻马里乌波尔付出的代价和时间,已经远小于后期历次攻城战,也在当时鼓舞了整个俄军战场失利而低沉的士气。带着这份战功,莫尔德维切夫随后升任南方军区副司令,仍然在前线指挥作战。2023年2月,他又取代表现不佳的拉宾上将,出任中部军区司令,同时指挥在乌克兰战场的中部集群,同年9月晋升上将。

■马里乌波尔围城战是莫尔德维切夫的初秀

四、阿卡迪夫卡再出奇招

2023年10月,莫尔德维切夫受命进攻军事重镇阿卡迪夫卡。作为连接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咽喉,阿卡迪夫卡的战略意义为俄乌所深知。在2022年3月,俄军就尝试性地发起攻击,但很快受阻于守军严密的防御——乌军从2014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阿卡迪夫卡打造为前线堡垒,几乎所有建筑、地形,都按照战时需求进行改造。因此,早期阿卡迪夫卡一直稳如泰山,守军甚至能不时发起反击。

而俄军赶在2023年10月10日发起攻势,也是做了精心准备。在战略层面,乌军大反攻刚刚步入尾声,装甲载具和大口径炮弹消耗巨大,还未完成补充,部队也比较疲惫;国际上巴以爆发冲突,美国不得不将部分军事资源调往中东;同时美国两党内部斗争激烈,导致对乌援助迟迟不到位;俄军当时已经有近5个月,没有发起大规模攻势,人员、装备相对扎实。因此,在包围阿卡迪夫卡东西两翼,形成“围三缺一”的态势后,莫尔德维切夫就率领中部集群数万精锐,气势汹汹地向阿卡迪夫卡开进。

■阿卡迪夫卡鏖战对双方士兵来说都是折磨

不过,仍然秉承“重锤”猛攻战术的俄军,在战役早期面对早有准备的守军损失惨重,扔下大量装甲载具。而莫尔德维切夫很快调整前线战术,由重兵猛扑改为只在前线部署少量精兵单位,引导后方重炮和滑翔制导炸弹,逐一拔掉守军坚固工事的方式,逐渐掌握了进攻节奏。

随着俄军基层战术愈发娴熟,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操作水平也直追乌军,再加上乌军炮弹严重短缺,俄军“老兵”旅又借助管道,大胆穿越到守军防线后方,结局已经没有悬念。守军面对这种局面,只得于2024年2月中旬主动放弃阵地撤退。莫尔德维切夫最终只花费不到130天的时间,就拿下了阿卡迪夫卡,再一次证明了自己“进攻战将”的能力。战后,普京亲自签发电报予以表扬,莫尔德维切夫也因此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

■苏-34配合滑翔制导炸弹对战局意义重大。事实上战场就是这么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阿卡迪夫卡战役期间,美国军援不给力,结果让滑翔制导炸弹这种近程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了大作用,最终乌军被莫尔德维切夫的“管道战术”一举打崩。

五、即将诞生的“75后”大将

如果说在马里乌波尔,莫尔德维切夫还是靠着俄军传统的重锤攻势,获得最终胜利。那么在阿卡迪夫卡,他就展示了思路灵活,善于开发新战术这种,在俄军将领中比较少见的特质。从收复阿卡迪夫卡至今,俄军战术虽然又有很大变化,但核心仍然是莫尔德维切夫总结的那一套——以特战小组和分队为先导,逐步清理守敌,如果对手数量较少,就果断歼灭,反之,就引导后方远程火力进行毁灭性打击。

■俄军在2025年3月的库尔斯克州收复作战中再次上演管道战术。

此外,由于莫尔德维切夫总是身先士卒,很喜欢在前线活动,所以曾数次因此受伤,据说其中一次就发生在马里乌波尔围城战期间。但他并不畏惧受伤,也善于在前线观察中发现问题,这也是他能成为俄军最耀眼高级将领的原因之一。现在战事逐渐平息,莫尔德维切夫调任陆军司令员,按惯例还会兼着前线副总指挥的职务,不存在明升暗降的情况(这位应该很快就会晋升大将)。

事实上,俄军虽然有不少将领因表现不佳被调职,甚至是撤职,但经过三年多鏖战,也积累了大量手握战功的军官群体。他们渴望获得奖励,却又因为战局僵持,不得不继续待在前线,这是很危险的局面。俄罗斯在萨柳科夫退役,陆军总司令一职空出的节点,选择让莫尔德维切夫接任,既能保证前线指挥体系稳定,又能安抚人心,可以视为表彰前线战功的开端。

■莫尔德维切夫是俄罗斯陆军未来改革的关键人物

六、战后陆军改革的核心

如果把眼光再放远一些,以49岁年龄出任陆军总司令的莫尔德维切夫,理论上最多能在这个职位上待21年。他在乌克兰战场上,积极拥抱新装备、新战术的表现,再加上身边还有一大批,同样在乌克兰战场上建功立业,又对信息化战争有清晰认知的新军官,战后推动俄罗斯陆军改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俄罗斯在战争爆发前军改的主要成果——营级战术群,在开战后暴露出保障水平极其有限,根本无法远程突击;无人机、制导火箭炮等高机动信息化装备发展乏力;电子战系统水平严重落后;甚至是旅级战斗编制难以适应高烈度战场,师团建制又有重新冒头趋势等问题,都需要莫尔德维切夫和他的支持者们,在停战后一一去解决。

后勤保障不佳让俄军在早期损失惨重

结语

此外,哪怕俄乌停战,双方边境线也不可能恢复战前的平静,俄罗斯陆军未来注定要面对,欧美支持乌克兰的局面。莫尔德维切夫最核心的任务,实际上是凭借和平时期有限的资源,让陆军做好打下一场战争的准备。

来源:装甲铲史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