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熬夜、久坐、点外卖,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早已在无形中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00后青年,人们普遍受困抑或焦虑于不断下滑的身心状况。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掀起了一阵“养生热潮”,从八段锦到抗炎饮食,“健康生活”不仅成了现代人绕不开的闲
《海街日记》
熬夜、久坐、点外卖,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早已在无形中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00后青年,人们普遍受困抑或焦虑于不断下滑的身心状况。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掀起了一阵“养生热潮”,从八段锦到抗炎饮食,“健康生活”不仅成了现代人绕不开的闲谈话题,更成为各大商家和媒体的营销手段,而其中大量真假难辨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让我们更感困惑:究竟怎样生活才算健康?
我们无比迫切地需要一份专业的指导,解开我们对“健康”的困惑乃至误解,帮助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更需要一种理性的声音,安抚我们对“健康”的焦虑和对疾病的恐惧。别着急,《饮食的迷思》与《每个人的战争》将从更科学的角度解答我们的“健康”忧思。
在这个不安的时代里,让我们用专业的知识抚平内心的焦虑,重建与身体和心灵的链接,重启我们的健康生活。
究竟怎样生活才算健康?
用两本书重启健康生活!
01 《饮食的迷思》
现代社会流行着各种所谓“健康”的饮食方法:生酮、轻断食、阿特金斯……各种营养成分也都受到过“健康”的追捧或者“不健康”的指责: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健康/植物油伤脑、动物脂肪不易高温变性/动物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分给大脑快速供能/糖分扰乱分泌、红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2/红肉蛋白诱发癌症……
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纷繁的说法,我们时常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感到困惑甚至陷入误区。在《饮食的迷思》中,英国营养科学家蒂姆·斯佩克特直截了当地指出,即使是同样的食物,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我们无法忽略基因、环境等先天要素的作用而教条地照搬某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不应刻板地用“好”“坏”来对食物进行粗暴的分类。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处在健康的误区中。原来运动并不一定能减脂,不吃早餐也不会危害健康,“一天要喝8杯水”的说法其实缺乏数据支持,过量服用维生素反而有害健康……那么,关心健康的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为了解答读者的疑惑,作者在书中全面细致地剖析了脂肪、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几乎每种营养元素乃至咖啡因、酒精等饮食成分,辨析关于各种成分的“迷思”,也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口味差别巨大,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有的人喝水都长肉,益生元的好处在哪里,吃什么、怎么吃才可能更健康……不仅如此,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梳理了大量文献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判断各种研究手段和成果的可靠性,力求做到“授人以渔”。可以说,《饮食的迷思》不仅让读者全面细致地掌握营养学常识,更让我们学会不受海量信息和营销的干扰,依据自身特质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
如果运动不能减肥,那还有运动的必要吗?一直有个有意思的争论,是又瘦又不爱运动好,还是虽然胖但身体强健好?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后者心脏病和总死亡率风险都比前者要小。有些心脏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其中的主要风险因子——抽烟和不吃蔬菜——的危害比体脂超标的危害要大。一项针对30万欧洲人的研究发现,从不做任何运动的人,过早死亡的风险是肥胖者的2倍。每个星期快走20分钟,就可以将一个久坐不动的人(超过1/5的欧洲人如此)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1/4。因此找到正确的平衡非常重要,对超重的人同样如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唯一的例外,即使你既不健康也不运动,只要体重较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持续降低。
✍️
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胆固醇含量在食品标签上单独列出,位于其他脂类成分下方,以帮助消费者选择避免其危害这种做法毫无道理,因为同等重量的“健康”食品,比如龙虾、蟹肉或鱼油中含有的胆固醇,几乎是“不健康”的猪油牛肉或猪肉的3倍。鸡蛋富含胆固醇,因为听从了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切胆固醇这一错误的建议,许多人几一年前就不再吃鸡蛋了。胆固醇是一种复杂的脂质分子,是几乎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80%的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只有约20%从食物中摄取。它是具有保护和营养细胞作用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是合成许多维生素和重要激素的原料,只是因为方便的胆固醇检测方式的出现,加上有失公允的公共宣传推波助澜,胆固醇才背上了这一坏名声。
《孤独的美食家 第六季》
02 《每个人的战争》
在癌症成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的当下,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么,来降低患癌的可能?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在接受常规癌症治疗手段的同时,还能在生活中做些什么,来巩固治疗效果,防治癌症扩散?
癌症主题世界顶级畅销图书《每个人的战争》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有着充分科学研究支撑的防癌抗癌指南。作者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博士既是癌症患者,更是一位有着优异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关怀的医生。该书综合前沿科研成果和作者18年的抗癌经验,从饮食、锻炼、情绪、环境四方面详细讲述了预防和抵御癌症的方法。作者也在书中分享了自己患癌、抗癌的经历与经验,对疾痛、生死的关切、思考与感悟。
并非每个人都会患癌,但癌细胞存在于每个人体内。抵御癌症,需要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饮食、锻炼、情绪与环境中有所行动;需要我们彼此关怀,为癌友提供支持与慰藉。预防和抵御癌症,是每个人的战争。
🌟
所有的科学文献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若想防癌抗癌,就该真真正正地少吃加工糖类和漂白面粉。这表示你得习惯喝不放糖的咖啡(喝茶不放糖要容易些),也表示要勉强接受一周只吃两三次甜点(水果不受限制,只要不额外加糖或糖浆)。还有个选择是为糖找到不会令血糖或胰岛素骤升的天然替代物。
吃杂粮面包(原料是小麦粉掺杂至少三种其他谷物,如燕麦、黑麦、亚麻籽等)对减缓人体从小麦粉中吸收糖分也很有用。你还可以选择吃用传统发酵方式(“老面”),而非现在更为常见的市售面包酵母(化工产品)制作的面包,后一种方式会提高面包的血糖指数。同样的理由,应该用糙米或印度香米代替常见的白米,后者也是血糖指数较高。而最重要的是吃蔬菜和豆类(如豌豆、菜豆、兵豆),这些食物要健康得多,我们在“抗癌食物”一章也会讨论;它们不仅血糖指数低,而且含有强有力的植化素,令癌症寸步难行。
别在三餐间隙吃糖果和点心也很重要。在三餐之间吃饼干(或其他甜食),胰岛素会畅通无阻地升高,只有与其他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纤维,或橄榄油、芥花油、有机黄油优质脂肪——一起食用时,才能延缓糖分的吸收并降低胰岛素峰值。同样,洋葱、大蒜、蓝莓、樱桃、覆盆子等食物或像肉桂这样的香料,也能降低血糖的升幅。
🌟
要表达对自己身体的重视、关爱和尊重,并让身体感受到它自己的生存欲望,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去做它本该做的事:活动和锻炼。已有研究证明,锻炼能直接刺激身体中有助于抗癌的管控和防御机制。
身体锻炼可以借大量的机制改善全身的生理状况。首先,它会减少脂肪组织的量,而脂肪组织是致癌毒素最重要的储存场所。匹兹堡大学的德芙拉·李·戴维斯将过量的脂肪形容为人体内的“有毒垃圾场”。按她的说法,任何形式的身体锻炼都能减少脂肪,进而一并带走脂肪内蓄积的污染物,这是为身体“解毒”的首要方法。
此外,身体锻炼还能调节人的激素平衡。它能减少过剩的雌激素和睾酮,这两种激素会刺激癌症的发展,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睾丸癌。身体锻炼还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少胰岛素和IGF 的分泌,胰岛素和 IGF 会显著促进组织炎症以及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锻炼甚至会直接降低血液中的细胞因子这种促炎物质的水平。最后,身体锻炼还和冥想一样,对免疫系统也有直接的影响,似乎会保护免疫系统不被糟糕局面造成的压力所损害。
《东京塔》
究竟怎样生活才算健康?用两本书重启健康生活!
《饮食的迷思》破除对食物的迷思,
助力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健康饮食方式
世界级畅销书《每个的战争》,
综合前沿科学成果和作者亲身经历
提供专业防癌、抗癌指南
原价138元,现在仅需75.9元
精彩好书,不要错过❗️
来源:理想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