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子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身边的人被感冒发烧折腾得够呛,自己却跟没事人一样,心里还暗喜有个“铁打的身子”?最近刷到一个科普视频直接把我给敲醒了,原来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可能只是身体在偷偷“藏雷”,那些潜在的小毛病指不定哪天就爆发了。所以,不生病可不代
宝子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身边的人被感冒发烧折腾得够呛,自己却跟没事人一样,心里还暗喜有个“铁打的身子”?最近刷到一个科普视频直接把我给敲醒了,原来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可能只是身体在偷偷“藏雷”,那些潜在的小毛病指不定哪天就爆发了。所以,不生病可不代表真健康!
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精神等多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就身体层面而言,即便没明显病症,也可能处于“亚健康”,比如总觉得累、乏力、失眠,这都是身体机能在拉警报,只是还没严重到生病。
心理上,焦虑、抑郁、压力大也会损害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像暴饮暴食、不运动、熬夜,那就是一颗颗健康“炸弹”。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学习压力大等社会适应问题,也会悄无声息侵蚀健康根基。还有人可能背着遗传疾病的风险,即便暂时没有发病迹象,也难以称之为处于绝对健康的状态。
因此,保持健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绝非单一行为所能达成。而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提高,年度体检也成为许多人关注健康的常规手段。
然而,常规的体检仅仅能够提示我们“是否生病”,却难以精准地判断早期的器官功能变化和代谢受损情况,这也容易让人错过在疾病萌芽阶段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换句话说,以前我们以为体检报告显示正常、不生病就是健康,而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健康的人,内稳态大不相同,甚至代谢稳态差异很大。如果代谢稳态不佳,依然可能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可除了体检,还有别的健康评估方式嘛?
还真有!汤臣倍健联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创建出“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这项历时6年的研究,开拓性地运用新理念和新算法对人体进行全面的代谢健康评估,为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评估体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在全球率先对内稳态概念的多维度量化评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代谢健康量化模型“健康状况图谱”(Health State Map, HSM),它能全方位反映个体空腹时的健康状况和餐后代谢稳态恢复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健康状况图谱”,不仅可以区分出体检指标上没问题的人群健康差异,还能细分的知道我们餐后的“稳态弹性”以及对糖、脂、蛋白质的应答反应。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后就可以提前针对性地做营养等干预,避免错过窗口期!咱就是说这研究真是配享太庙啊!!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健康状况图谱”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咱们只需要测测图谱,就能像看地图一样清楚了解自己身体的稳态状况,更早、更精准地了解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说不定全民健康水平都能大大提升了!
讲真的!别再被“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老观念忽悠了!让我们紧跟科学的脚步,借助中国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晶,全方位地守护自己的健康,开启活力满满的生活新篇章叭!
#内稳态 #健康新研究
来源:生活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