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骨文“洛”,字从水、各声,造字本义为各个水流汇聚而成的河,特指“洛河”。洛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称洛水,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陕西洛南。它从秦岭深处蜿蜒而出,经洛宁、宜阳进入洛阳市区,东行至偃师与伊河汇流。伊、洛汇流后称伊洛河,继续东行至巩义,汇入黄河。
“洛”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洛”字有一种读音:luò
“洛”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洛河,水名;姓。
【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
甲骨文“洛”,字从水、各声,造字本义为各个水流汇聚而成的河,特指“洛河”。洛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称洛水,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陕西洛南。它从秦岭深处蜿蜒而出,经洛宁、宜阳进入洛阳市区,东行至偃师与伊河汇流。伊、洛汇流后称伊洛河,继续东行至巩义,汇入黄河。
说到“洛”,不得不提洛阳这座城市。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这座被黄河与洛河滋养的古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4000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
在国家一级文物西周何尊这具青铜器上,铭文就将洛阳称为“中国”。铭文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即“宅兹中国”,而铭文“宅兹中国”也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不过此处的“中国”是方位词,接近地理概念,指的是国之中央的意思。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的洛阳,还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此地出现的回洛仓、含嘉仓遗址是隋唐时期有名的“国家粮仓”。
洛阳与水联系密切,伊、洛、瀍、涧、黄五水穿城而过,河流蜿蜒流贯其间。水塑造了洛阳这座城市,也塑造出了洛阳人独特的汤文化。传承自唐朝的洛阳水席,就是洛阳汤文化的绝佳代表,它是国家级非遗美食,与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所谓“水席”,一是所有热菜皆是汤汤水水;二是上菜犹如“行云流水般”,吃完一道再上一道。有人曾说,无论你来自哪里,总能在洛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碗汤。
从甲骨文里的洛水印记,到如今五水绕城的汤汤文脉,洛阳与洛河始终在岁月中彼此成就。这座以水为脉的古城,既承载着“宅兹中国”的文明密码,又流淌着汤汤水水的生活热望。当洛河的波光映照古今,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奔涌,更是一座城市与中华文明同频共振的永恒回响。
中国水事综合央视新闻、洛阳网、汉字历史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