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麻麻亮,老城十字街的胡辣汤摊刚支起锅,顺城东街的李师傅已在后院磨起了红薯淀粉。案板上二十四只青花海碗排成两列,这场从唐朝流转至今的流水宴席,在洛阳人的汤汤水水里,炖出了半部中原食史。
天麻麻亮,老城十字街的胡辣汤摊刚支起锅,顺城东街的李师傅已在后院磨起了红薯淀粉。案板上二十四只青花海碗排成两列,这场从唐朝流转至今的流水宴席,在洛阳人的汤汤水水里,炖出了半部中原食史。
宴从何来?
老辈人说水席有三奇:
❶ 流水上菜——吃完一道撤一道,桌不空盘
❷ 道道带汤——热菜全泡在胡椒香里
❸ 酸辣当家——洛阳四面环山,祛湿是关键
地方志记载,武则天迁都洛阳那年,民间首创“三八席”(八凉十六热),因汤水连绵如河流,御赐名“水席”。
百姓吃啥?
必点三样镇桌菜:
① 牡丹燕菜——萝卜丝冒充燕窝
► 白萝卜切细丝泡绿豆粉
► 鸡鸭高汤蒸九遍
► 蛋皮切牡丹花浮汤面
去年美食节测得,一份燕菜含17克蛋白质,抵得上一颗鸡蛋。
② 焦炸丸子——先喝汤再泡馍
► 红薯粉掺肉末炸空心丸
► 胡椒粉勾芡滚汤趁热浇
► 丸子酥脆时间≤3分钟
瀍河区王叔支招:“丸子入汤前吹口气,响铃音才合格。”
③ 莲汤肉片——酸到醒神
► 里脊片裹木薯粉捶薄
► 醋要山西老陈醋三勺半
► 配炸馍片蘸汤吃
西工区张婶家绝活:肉片摔打200下,保证弹牙不柴。
吃席规矩
◉ 头道菜必是燕菜(寓花开富贵)
◉ 汤碗不喝干(汤水随吃随添)
◉ 第八道“酸汤焦炸丸”暗示下半场(歇筷十分钟再战)
◉ 甜汤压轴(鸡蛋醪糟或山楂涝)
涧西区婚宴老讲究:中途端上“虎皮辣椒”,表示主家要敬酒三巡。
四季变奏
► 春:荠菜扁垛替粉丝(尝新)
► 夏:冰镇银条拌麻酱(解暑)
► 秋:连汤羊肉换猪肉(温补)
► 冬:姜末加倍辣出汗(驱寒)
玻璃厂路的“老洛阳水席园”推出小份套餐,两人也能吃全八大件。
市井烟火
● 学生娃放学买碗连汤肉片配米饭(15元管饱)
● 老矿工喝蜜汁红薯汤解乏(甜汤免费续)
● 外地游客试穿汉服吃“唐宫宴”(加收10%服务费)
瀍河回民区改良版:燕菜换牛肉丝,汤底撒香蕈粉。
文旅局数据:洛阳现有水席餐馆1700家,年消耗胡椒超80吨。当丽景门城楼的红灯笼亮起,当老汤的热气糊满橱窗玻璃,这套从御宴跌落民间的人间至味,仍在汤勺翻搅间传承隋唐密码。正如老城汤馆墙头剥落的老标语:“汤滚人情暖,席散味不散。”
食客备忘
✓ 忌穿浅色衣(红油易溅)
✓ 点菜先说忌口(默认放香菜)
✓ 剩汤打包煮面(味更浓)
✓ 配海碧汽水(本地橘子味碳酸饮料)
来源:xi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