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不少年轻人在买东西前都习惯在网上看一看相关商品的测评。随着“第三方测评”市场的走热,越来越多的测评账号出现,给大家的购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吐槽,本希望从测评中得到科学的购买指导,不料却中了虚假测评的“圈套”。(12月26日《中国青
□苑广阔
如今,不少年轻人在买东西前都习惯在网上看一看相关商品的测评。随着“第三方测评”市场的走热,越来越多的测评账号出现,给大家的购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吐槽,本希望从测评中得到科学的购买指导,不料却中了虚假测评的“圈套”。(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购物不像在实体店购物,产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很多产品还可以现场试用,满意了再下单。那么,其他先期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的评价,就成为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的重要参考。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很多消费者留下的产品评价,可能只有三五个字,满足不了更多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了解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商家推出的“好评返现”也让消费者的产品评价掺了水分,失去了参考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门对产品进行测评的“第三方测评”博主开始大量出现。他们把测评产品作为直播和短视频的主要内容,并且当着网友的面,使用各种测评工具、测试手段对需要测评的产品性能、功用等进行测试,很多时候还会干脆对产品进行拆解,以增加测评的可信度。通过一系列的测评之后,再对产品的性价比、值不值得买进行评价。
客观而言,这样的“第三方测评”还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对其他消费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比于消费者在购物平台留下的三言两语的购物评价,“第三方测评”更加专业、更加详尽,因此更有参考价值。很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下单之前先看“第三方测评”的习惯,往往会根据测评结果来决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
然而,消费者也发现,伴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进入“第三方测评”赛道,一些问题和弊端也得到了凸显。一些“第三方测评”博主在直播间开展的测评,并不专业,更像是在照着脚本“表演”,生硬枯燥不说,关键是不了解粉丝提出的产品问题,或者避而不谈、避重就轻,显得很业余,这样的测评结果对消费者来说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很多“第三方测评”博主,似乎失去了“第三方”的独立地位,打着测评的名义搞推广营销,甚至在测评过程中对同类产品“捧一方、踩一方”,让很多网友觉得这些博主收了某品牌方的钱,在变相为对方做广告。很多消费者点开博主头像,发现“商品橱窗”里就有他自己测评的某款产品。
这说明,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对于“第三方测评”只能参考,不可全信。除了参考“第三方测评”,还要看看其他消费者在购物平台对产品的评价,或者是找周围购买和使用过该产品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
而对于网络上的“第三方测评”,平台方也要给予必要关注,完善投诉和举报渠道,对于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测评博主,给予必要的规范和引导。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