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高考Ⅰ卷作文预测题范文(14)青年为祖国挺膺担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5 14:02 2

摘要:材料二:2025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三号",24岁的女工程师王颖带领团队攻克了星地激光对准技术难关。她在采访中说:"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把祖先仰望的星辰变成手中的工具。"

材料一:西汉时期,19岁的霍去病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首创"闪电战"击溃匈奴,汉武帝欲为其建造府第,他却回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材料二:2025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三号",24岁的女工程师王颖带领团队攻克了星地激光对准技术难关。她在采访中说:"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把祖先仰望的星辰变成手中的工具。"

请结合材料,以"青年为祖国挺膺担当"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 19 岁的霍去病横刀立马,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铮铮誓言照亮汉家边关;当 24 岁的王颖执笔为剑,用“化星辰为工具”的科技豪情叩响量子宇宙的大门——历史的长卷上,总有青年以热血为墨,书写民族复兴的壮美诗行。他们的事迹宛如璀璨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勇向前。

青年之担当,是熔铸于血脉的家国情怀,是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更是时代赋予的永恒命题。霍去病的担当,是在那金戈铁马的战场上,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将青春压进弓弦,在朔风凛冽中守护家国安宁。他的赫赫战功,不仅为汉室带来了和平与安宁,更成为了后世青年心中的楷模。而王颖的担当,则是在那神秘莫测的科技前沿,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把理想写入卫星轨道,于浩瀚太空搭建通信天梯。她的科研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打开了新的窗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挺膺担当,当以鸿鹄之志锚定人生坐标。霍去病十九封侯,将青春压进弓弦,在朔风凛冽中守护家国安宁;王颖廿四攻关,把理想写入卫星轨道,于浩瀚太空搭建通信天梯。从“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戍边将士,到“北斗女神”王淑芳三十年如一日编织导航星网,志存高远始终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古往今来,无数青年志士以远大的志向为指引,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例如,班超投笔从戎,志在平定西域,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其浩然正气至今令人敬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向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挺膺担当,须以创新之刃劈开前行荆棘。君可见,敦煌研究院的“90 后”修复师用数字画笔复活千年壁画,让莫高窟在云端永生;君可见,国产大飞机 C919 设计团队平均年龄 32 岁,以青春智慧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创新不是特权,而是每个青年与时代对话的通用语言。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青年一代更是勇立潮头。从 5G 技术的研发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从新能源的开发到生物医药的突破,处处都有青年创新者的身影。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挺膺担当,必以躬身之行丈量责任厚度。黄文秀将扶贫日记写满百坭村的沟壑,用生命诠释“扎根”的重量;“天眼”工程师姜鹏带领青年团队,在贵州深山里倾听宇宙脉动。真正的担当,从来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田间地头的泥泞脚印,是实验室里的彻夜灯火。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的青年,在基层教育的讲台上传播知识的火种,在环保行动中守护着绿水青山,在公益事业中传递着温暖与关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从霍去病“马踏匈奴”的豪情,到王颖“手摘星辰”的笃行,两千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青年挺起的民族脊梁。而今,站在两个百年交汇处,吾辈更当以“强国有我”的自觉,在科技攻关最前沿、乡村振兴大舞台、卫国戍边第一线,奏响属于新时代的青春交响曲!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来源:高考语文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