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惊现巨大囊肿,竟是寄生虫在作祟

B站影视 2024-12-27 15:24 3

摘要:今年54岁的樊先生在遭遇意外骨折后,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中发现肝脏上存在一个直径达5厘米的大囊肿,其内部密布着多个2厘米的小囊肿,形成了超声特征性的“囊中囊”图像。医生经过询问得知,樊先生曾有过藏区工作经历,于是初步判断他可能罹患了肝包虫病。

今年54岁的樊先生在遭遇意外骨折后,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中发现肝脏上存在一个直径达5厘米的大囊肿,其内部密布着多个2厘米的小囊肿,形成了超声特征性的“囊中囊”图像。医生经过询问得知,樊先生曾有过藏区工作经历,于是初步判断他可能罹患了肝包虫病

包虫病感染途径

包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在人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虫卵、棘球蚴和成虫3个阶段,与人类经历的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相呼应。

包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狗、狼、狐狸等啮齿类动物的小肠上,产卵后随粪便排出,进而污染水源和牧草。牛、羊、马、骆驼、猪等带蹄类动物在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牧草后,虫卵会在其体内发育成棘球蚴,并随血液流至肝脏、肺等内脏器官,导致病变。

人类若通过接触皮毛上带有虫卵的动物后未洗手即进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用未煮熟的病牛、病羊内脏等,均有极大感染风险。

包虫虫卵对低温、干燥及化学药品具有强大抵抗力,甚至在75%酒精中亦能存活,且在水中可存活长达2.5年,冰中则可存活4个月。因此,四川西部、西藏、青海等海拔较高的畜牧地区成为包虫病的高发区。

包虫病类型及症状

包虫病依据虫卵类型可分为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又称“虫癌”)和混合型包虫病。其中,囊型包虫病会在肝脏上形成囊肿,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挤压周围组织;泡型包虫病则如肝癌般侵袭生长,破坏肝脏结构;混合型则是两者并存。

包虫病早期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右上腹轻度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增大可能压迫胆道,引发胆道梗阻和黄疸,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肝脾肿大,甚至侵入门静脉,引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在川西、西藏、青海等畜牧地区旅游或生活后,如出现上述易被忽视的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彩超、CT、MRI等),其中腹部超声是肝包虫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经济的特点,为早发现、早治疗包虫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包虫病的防治

虽然包虫病令人畏惧,但它是可防可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首选。通过手术摘除病灶,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按医嘱服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

1.切断传播途径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尤其是在处理食物之前和之后。同时,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避免食物受到污染。此外,定期对家中的宠物进行体检和驱虫治疗,以降低宠物成为包虫病传播媒介的风险。

2.确保食物的安全。购买肉类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烹饪时要保证肉类充分煮熟,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卵。

3.不要随意采摘野果、野菜等,以免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在外出旅行或探险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包虫病。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如果必须接触野生动物,要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动物或其排泄物。

总之,包虫病虽然危害大,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它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4年12月第24期

作者丨四川省骨科医院 胡子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刘松雨

二审丨潘凌

终审丨刘慧英 钟汉成

来源:家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