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尹锡悦被罢免后韩国就宣布将在6月初举行大选,随着大选进入最后倒计时,首尔街头的政治氛围愈发紧绷反华情绪高涨,进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者高举“滚回中国”的牌子,而这使得在韩的中国公民和华人不仅受到了歧视,甚至让他们的人身安全也面临威胁。实际上回顾韩国这场由
韩国大选进入倒计时,首尔为何会爆发反华浪潮?李在明也在此时遭遇危机,难道他又将和总统宝座失之交臂?
自尹锡悦被罢免后韩国就宣布将在6月初举行大选,随着大选进入最后倒计时,首尔街头的政治氛围愈发紧绷反华情绪高涨,进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者高举“滚回中国”的牌子,而这使得在韩的中国公民和华人不仅受到了歧视,甚至让他们的人身安全也面临威胁。实际上回顾韩国这场由尹锡悦戒严令引发的政治闹剧,从中就可以看出韩国执政党已经算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而首尔爆发的反华活动就是他们垂死前的挣扎。
实际上韩国的反华情绪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由于前总统尹锡悦因“戒严令”违宪被弹劾下台,保守派阵营为转移公众对经济低迷和民生困境的注意力,开始系统性地将中国塑造为“外部威胁”。例如尹锡悦在庭审中捏造“中国间谍介入韩国选举”的虚假信息,他还造谣“驻韩美军抓捕了99名中国间谍”。虽然驻韩美军与韩国选管会对尹希悦的这些造谣均予以否认,但此类言论仍在韩国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而首尔“反华”情绪高涨也是执政党为了拉选票所采用的一招臭棋。当前韩国总统候选人有3个,处于领先地位的是韩国最大在野党的候选人李在明,而国民力量党的候选人金文洙则是处境不妙。因此国民力量就在社交媒体和街头运动散布“中国干预选举”的虚假信息,其甚至还将日常社会问题归咎于在韩华人群体。
就在韩国“反华”情绪爆发的时候,李在明的选情竟然随之出现下降趋势,根据近期民调显示其与金文洙的差距从22个百分点缩至9个百分点,暴露出三大风险。
首先是司法隐患,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案件被最高法院发回重审,若最终被判有罪不仅将丧失参选资格,这更会重创其“清廉改革者”形象。尽管二审曾判其无罪,但保守派控制的检方持续施压,试图将司法程序转化为选战工具
其次就是对于政治话语权的争夺,国民力量党将李在明“对中国说谢谢”的务实言论扭曲为“小中国中心主义”,这成功地将外交议题转化为对其“国家忠诚度”的质疑。这种标签化攻击能够对中间选民产生极大的效力,因为韩国社会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安全焦虑仍使其对“亲华”标签保持警惕。
最后是保守阵营的整合效应,尽管国民力量党经历“换将”风波,但其候选人金文洙与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的票仓重叠度较高,若二者在选前达成策略性合作,可能进一步分流李在明的优势。
综上可见,首尔的反华浪潮与李在明的选情危机在本质上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是保守势力为了维系权力而制造的意识形态工具,后者反映出了韩国社会在全球化裂变中的认同迷茫。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这种将内部矛盾外部化的策略都将对中韩关系造成持久伤害,而韩国能否摆脱“依赖外部强权—内部撕裂加剧”的历史循环,仍取决于其能否构建真正独立的政治叙事。
来源:武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