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整理书房时,偶然翻到多年前刚结婚时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希望余生都能牵着你的手"的誓言映入眼帘。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现在握着的,还是当年那双手吗?"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半分甜,愿你见字欢喜~
最近在整理书房时,偶然翻到多年前刚结婚时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希望余生都能牵着你的手"的誓言映入眼帘。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现在握着的,还是当年那双手吗?"
从青涩懵懂到如今鬓角染霜,多年的婚姻生活教会我太多。曾经憧憬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显露出真相。年少时以为找到对的人就万事大吉,后来才明白,婚姻更像一场自我修炼。
梁实秋曾说:"美满的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乐事,但不美满的婚姻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经验?"
现在回头看,那些争吵的夜晚,那些失望到落泪的时刻,原来都在悄然塑造着更完整的我。人到中年才渐渐明白,婚姻终究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今天想和朋友们聊聊,这些年我在婚姻里的体悟:
01. 婚姻从共生到独行
初入婚姻时,我们总以为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半,以为从此有人并肩前行,风雨同舟。
我们对伴侣充满期待,希望对方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情感需求,弥补童年的遗憾,治愈成长的伤痛。
我们习惯把幸福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以为找到对的人,就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中年后才渐渐明白,婚姻中过高的期待往往会让人陷入失落与不满。
中年的我们逐渐看清,再亲密的关系,也替代不了自我成长;再契合的灵魂,也有无法跨越的沟壑。
当最初的激情褪去,生活回归平淡,才惊觉婚姻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的孤独,填补所有的空虚,治愈所有的伤痛。
我们的另一半也只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解决我们所有的需求,那些我们曾寄希望于伴侣填补的缺口,终究要靠自己一点点填补。
02. 婚姻中的自我救赎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婚姻也是如此,它不是单一的甜美或苦涩,而是五味杂陈。
我们在婚姻中学会了妥协,但同时也不要忘记自我成长。
人到中年,我逐渐明白婚姻的真相:它是一种选择,而非必然。
我们选择与另一个人共度余生,但选择不是捆绑,更不是自我放弃。
婚姻中的自渡,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不失去自我。
我的好朋友娜娜,曾在婚姻危机中几近崩溃。
丈夫的冷漠不顾家,孩子的淘气叛逆,职场的各种压力,让她喘不过气。
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热爱的绘画。
通过画笔,她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虽然婚姻依旧存在,但不再是她唯一的支柱。
婚姻的尽头是自渡,是在认清婚姻本质后,依然选择善良与坚韧。
即使没有完美的伴侣,我们依然能活出完整的人生;即使没有理想的婚姻,我们依然能成为完整的人。
03. 与岁月和解的智慧
没有完美的婚姻和家庭,而我们与伴侣都是普通人,自然会有普通人身上都有的那些毛病。
曾经深夜的争吵,鸡毛蒜皮的对峙,还有若有若无的疏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看清这一点后,便能不再执着于完美婚姻了。
林语堂曾说:"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中年的智慧,不是看透一切后的冷漠,而是历经沧桑后的包容。
我们学会了在差异中寻找平衡,在平凡中发现美好。
譬如我的队友喜欢安静窝在家里做手办模型,而我喜欢热闹,喜欢带着孩子外出,去见不同的风景、人和事,在无数次的节假日里,我们会为外出或留在家而争吵。
在经历过无数次争吵与和解后,我渐渐意识到婚姻中不要总是想着去塑造改变对方,那样的话,你的烦恼会无穷无尽。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爱对方就爱他(她)本来的样子,互相成全。
后来我不再强求婚姻完美无瑕,而是珍惜那些温暖琐碎的日常。
而那些一起互相扶持的日子,构成了婚姻最真实的模样。
04. 自渡终将迎来重生
岁月恍惚,时间冲刷掉我们婚姻最初的激情,留下了相知相守的沉淀。
当激情不再,责任和默契便成了维系婚姻的纽带。
当甜言蜜语变成柴米油盐,当海誓山盟化作日复一日的陪伴,婚姻呈现出最本真的模样。
在这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与孤独共处,与平凡相处,与不完美和解。
终于明白:婚姻的尽头是自渡,但自渡之后,迎接我们的往往不是孤独,而是更为深邃的联结——与自己,与岁月,与生命本身。
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婚姻或许不再炽热,但是温暖;或许不再完美,但它仍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我们终将明白:自渡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新生。
当我们学会与自己和解,与生活言和,那些曾经的伤痛与遗憾,终将化作前行的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半分甜
来源:乐观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