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曾出现过多个政权,而其中两个名字极为相似的国家,常常令人混淆——一个是古代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另一个是中世纪朝鲜半岛的统一政权高丽王朝。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曾出现过多个政权,而其中两个名字极为相似的国家,常常令人混淆——一个是古代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另一个是中世纪朝鲜半岛的统一政权高丽王朝。
这两个政权名称近似、都曾建都平壤,但它们的时代背景、民族构成、政治体制乃至对外关系却截然不同。两者究竟有何区别?
上图_ 高丽五道两界图
时间回到公元918年,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后三国”混战的时期。新罗王朝已经衰落,地方割据势力四起。位于半岛北部的泰封国中,一位名叫王建的将领乘乱崛起。他出身于松岳(今开城)地方的豪族家庭,祖上是世代富商,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民间支持力量。
王建原为泰封国君主弓裔的重要部将。弓裔为人残暴,对百姓征敛过重,失去了人心。918年,王建联合其他将领发动政变,废黜弓裔,自立为王,建立新政权,自号高丽,定都开城,开启了长达474年的高丽王朝。
上图_ 南北朝时高句丽与朝鲜南部诸国
这一政权建立后迅速扩张,至936年完成统一,吞并后百济政权,结束“后三国”的混战局面,重新整合朝鲜半岛的政治版图。这也是朝鲜半岛继新罗统一后,又一次实现相对统一。
与王建建立的高丽相比,高句丽的历史则要早得多,建立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37年。高句丽的奠基者是扶余贵族出身的朱蒙,他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中国辽宁省境内)建立政权,起初只是一个边疆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
经过数百年发展,高句丽逐渐成为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强大国家。其疆域最盛时,北达松花江流域,南抵朝鲜半岛中部,东濒日本海,西接辽河流域。尤其在5世纪长寿王迁都平壤后,高句丽开始强化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上图_ 高丽蒙古战争高丽蒙古战争发生于1231年至1273年,元朝(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
高句丽长期与中国的汉、魏、晋、隋、唐等朝代保持复杂关系。它既对中原王朝构成边疆压力,也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吸收汉文化。但到了7世纪中叶,唐朝与新罗结盟,于668年灭亡高句丽。此后,其遗民部分南迁,与新罗融合,也有部分迁入中国内地。
高句丽的民族成分以扶余人为主,同时融合了濊貊、沃沮等东北亚古代民族。这些族群本居于辽东、吉林和朝鲜北部地区,语言、习俗都带有浓厚的北方民族色彩。高句丽王族姓高,属于贵族世家,统治结构呈现强烈的部族联盟特征。
上图_ 高丽王室
而王建所建立的高丽王朝,其民族构成则更偏向于朝鲜半岛本土。王建的政权在建立之后吸纳了新罗、百济和部分高句丽遗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形成了“高丽人”。这一族群成为后来朝鲜族的前身。
更重要的是,随着高丽与辽、金、元的长期互动,少数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甚至中亚回回人也逐渐融入高丽社会。尤其在蒙古对高丽的长期控制下,高丽王族与蒙古皇室有频繁的联姻,这进一步加深了高丽民族成分的多元化。
相比之下,高句丽的民族构成更为单一和北方化,而高丽王朝则是一个高度融合、深度“朝鲜半岛化”的政权。
高句丽最初的都城设在丸都山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后迁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最终定都平壤。其国家版图跨越中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国家。
上图_ 高丽向着鸭绿江的北扩
而高丽王朝建都开城(即松岳),后来迁都汉城(今首尔)仅短时间,又复都开城。其疆域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中南部。虽然在某些时期也曾北上扩张至鸭绿江一带,但整体仍为朝鲜半岛型政权。
因此,虽然两国都曾拥有平壤,但由于时代、政权性质及民族根基不同,历史学界普遍不认为高丽王朝是高句丽的法统继承者。
高句丽实行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王族垄断军政权力。它的对外政策以攻守兼备为主,经常与中国王朝发生军事冲突,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等均为著名战役。
高丽王朝的政治制度则更为成熟,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成果。王建在位时期就制定了《十训要》,强调仁政、勤政、慎用兵。高丽设置中央六部,仿效唐制,并设地方五道两界,政权逐步向官僚体制演进。
上图_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
对外方面,高丽王朝长期与辽、金、元等王朝保持朝贡关系,既表现出“臣属”姿态,也通过这种形式确保自身安全。尤其在13世纪元朝崛起后,高丽被迫成为其“征东行省”,国王需由元朝册封,并与元室联姻。
高句丽灭亡后,其王族与残余部众并未建立新的国家。部分高句丽贵族南逃至新罗,逐步被吸纳;还有一部分北上,融入唐帝国。后世的渤海国虽由高句丽遗民建立,但也未继承高句丽王号与正统。
高丽王朝则自918年立国,至1392年被李成桂取代,维持近五个世纪。
上图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开国之君
李成桂本为高丽名将,因应对元朝衰落及明朝崛起之局势,拥兵自重,最后发动“靖难”,自立为王,建立李氏朝鲜。由于其政权在地域、文化、体制上继承高丽,因此被视为高丽王朝的正统继承者。
李氏朝鲜一直延续至1910年日据时期,朝鲜王朝在朝贡体制内保持较高的文化自主性,也建立起朝鲜半岛儒学主导的社会体系。
从多个层面来看,高句丽与高丽王朝在历史上并无直接的传承关系。
区别高句丽高丽王朝建国时间公元前37年公元918年创始人物扶余人朱蒙朝鲜半岛豪族王建民族构成扶余、濊貊、沃沮百济、新罗、高句丽部分、蒙古、契丹等都城国内城、平壤开城(松岳)主要区域中国东北、朝鲜北部朝鲜半岛中南部对外关系与隋唐多次战争与辽、金、元多为朝贡关系灭亡668年(被唐新联军所灭)1392年(被李成桂取代)法统继承无李氏朝鲜高句丽与高丽王朝,一个发源于中国东北的扶余—濊貊系政权,一个崛起于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系王朝,虽然共享相似的名称,却在民族、疆域、文化等各个方面展现出根本性的差异。
理解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理清东北亚历史的脉络,也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当今各国对历史遗产的诠释与运用。
上图_ 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来源:无风却起念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