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键词:先我个人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读作“xián”,义释为“空闲”,好像更好。后来经人教社中语室专家指点,我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读音为jiān,解释为”中间”,并且补上介词“于”,为“虽席地不容(于)间也”才是课本最佳注释。
“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义商榷
吴国才
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初中 QQ邮箱1371338652
单位格式:桐城市孔城初中
摘 要: 本文作者与人教社中语室的专家交流探究了“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注音释义问题。
关键词:先我个人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读作“xián”,义释为“空闲”,好像更好。后来经人教社中语室专家指点,我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读音为jiān,解释为”中间”,并且补上介词“于”,为“虽席地不容(于)间也”才是课本最佳注释。
引 言
按照“孤证不立,偶证可立”的原则,“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读“jiān”音,释“中间”义,似乎也行,可以罢手了,但我总觉得有点勉强,不尽如意,或许还有更好的解释。先由我个人探究之后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读作“xián”,义释为“空闲”,好像更好。后来经人教社中语室专家指点,我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读音为jiān,解释为”中间”,并且补上介词“于”,为“虽席地不容(于)间也”才是课本最佳注释。
尊敬的专家学者:您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是宋代湖州人周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传世佳作。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观潮之盛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整句意思十分明了,且言简意丰,韵味无穷,但是如果要考查带点字“间”的读音和意义,就十分麻烦了,因为历来课本只有注音没有释义。我想请问一下专家学者:这个“间”字到底读什么音,释什么义?
下面我想阐述一下本人的粗浅认识,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先请看课本注释“【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jiān)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注释近乎完美,可惜“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清楚。如果按照课本中“jiān”的读音,我想“间”的意义只能释为“中间”,才比校通顺。由此,我联想到一个词“间不容发”,意思是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间不容发”的“间”读音为“jiān”,释义为“中间”,顺理成章。
按照“孤证不立,偶证可立”的原则,“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读“jiān”音,释“中间”义,似乎也行,可以罢手了,但我总觉得有点勉强,不尽如意,或许还有更好的解释。
再请看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的《古代汉语词典》“间”的注音释义:
“1. jiān①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②短暂的时间。③最近,近来。④量词。
2. jiàn⑤缝隙。⑥间隔。⑦更迭,交替。⑧处于……中间。⑨参与。⑩离间。11利用……的空子。12间谍。13刺探,侦察。14偷偷地。15差别,不同。16弊病,失误。17违犯。18侵凌。19情况缓和。20病愈。
3.xián21通‘闲’。⑴空闲。⑵安闲,安静。”
如果把“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读作“xián”,解释为“空闲”,句意为即使一席之地也不容空闲,似乎也行,好像更顺理成章,没有丝毫勉强之感。
如果要把字典词典和语文课本排位,分出先后,我个人认为字典词典应排在前面,因为它是世代专家学者们的心血智慧结晶,理当世代传承、奉为典范,当然也有改进的时候;而语文课本只是某一代某一批专家学者的心血智慧结晶,改进就不用说了。当然课本与字、词典绝大多数时候是统一的,也有极少数不统一的时候。所以我本着科学公正的精神时常对学生说:“正版的字典词典第一,课本第二,大街小巷的课外资料只能是第三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读作“xián”,义释为“空闲”,好像更好。
至于“间”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里已没有了“xián”这个音,也没有了“空闲”这个义,那有什么关系呢?它本来就是古文。古文中有许多字的音和义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都没有了,也不必有了,因为它可收集在古代汉语字、词典中。
以上是本人的管窥陋见,如有不妥,敬请指正,不胜感激。
敬爱的专家学者,我并不是挑战权威,也不是厚古薄今,而是本着一点科学探究的精神,不薄今人厚古人,写出自己的一点真切感受而已。
敬爱的专家学者,请给我们这些最底层的中小学教师一个空间、一个机会,再次请求:不吝赐教!
2017-1-11于孔城初中
最近我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一封回信,他的关于“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音义分析很有道理,全文抄录如下:
“吴老师:
您好!您关于“虽席地不容间也”中“间”的音义的来信已经拜读。我们认为,教材
的注释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可能不够完善。解释为“中间”,那么句中应该是省略了一
个介词“于”,实际上是“虽席地不容(于)间也”,调整语序后才是教材注释中的翻
译。
您认为读作xián,解释为“空闲”,窃以为不妥。理由陈述如下:
这句话中的“闲”字在古籍中写作“閒”,“閒”字在简化字系统中分化为两个字,一
个是“间”,读jiān或者jiàn;另一个是“闲”,读xián。如果简化之后我们把它写作
“间”,就不可能读xián;想要读xián,就必须写作“闲”。我目前见过的《观潮》一文
的简化字版本,似乎还没有把这个字写成“闲”的,说明不读xián是大家普遍的共
识,而不是我们的一家之言。
为什么这个字在这里不读xián呢?“閒”的本义是缝隙,从字形上看,就是门缝里
透进了月光,因此有缝隙的意思。这个缝隙只是空间上的,又引申为时间上的缝
隙,空间上的缝隙和时间上的缝隙用读音来区分,前者读jiàn或jiān,后者读
xián。因此,读xián意味着只能表示时间上的缝隙,也就是您所说的“空闲”。《汉语
大词典》对读xián的解释更为明确,就是“闲暇”。《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空闲,清
闲”。《现代汉语词典》对“空闲”一词的解释是:①有空,不忙;②空着的时间,闲
暇。③空着不用的,闲置的。因此无论是古汉语中的“閒”(xián)还是现代汉语中的
“空闲”,主要都是表示“时间上的缝隙”。而在《观潮》一文中,“閒”显然不能表示时
间上的缝隙,因此不能读xián并解释为“空闲”。
解释成“间”(jiān)也许也还不够完美,但可能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最妥当的解
释。
您说“正版字典词典第一,课本第二,课外资料第三”,大体不错,但现在市面上
的词典也非常泛滥,并不是正版的就一定好。比如《古代汉语词典》在“间”字的义项
排列上,我觉得就不够妥善,也许把“中间”的义项置于第一是照顾到读音上jiān的排
序要更靠前,但作为一部古代汉语辞书,义项出现的先后可能是更应该重点考虑的因
素。上举《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还有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
典》,都把“缝隙”的义项排在第一。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辞书有缺漏也是可
以理解的。教材和辞书性质不同,理论上我们需要依靠权威的辞书,但更重要的是根
据各种辞书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选择和判断,而且还要考虑随文释义等辞书无法解决的
问题。这个工作并不好做,也希望您能体谅。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室”
十分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专家学者们,他们的分析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同时我更加敬佩他们一流专家学者为人为学的精神。在此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综合人教社中语室的分析和我个人的见解,我想:要搞清“虽席地不容间也”的“间”的音义,必须追溯到宋朝及以前的朝代,看那时的“间”有没有读作xián的,“闲”(xián)有没有写作“间”的,我没有查到,也没有什么资料可查。但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唐宋时期xián写作“闲”的,如唐朝王维的《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闲”读作(xián)。还有宋朝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读作Xián。由此可见,唐宋及以后“閒”空间上的缝隙和时间上的缝隙用读音来区分,前者读jiàn或jiān,后者读xián。因此,读xián意味着只能表示时间上的缝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闲”。而 “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显然不能解作时间上的缝隙,只能解作空间上缝隙,不能读作xián。只能读作jiàn或jiān,当然只有读作jiān,解释为”中间”,音韵和意思才最妥当了。也正如人教社中语室专家所说,中间应该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应为“虽席地不容(于)间也”。
所以目前为止,我认为“虽席地不容间也”中的“间”读音为jiān,解释为”中间”,并且补上介词“于”,为“虽席地不容(于)间也”才是课本最佳注释。
吴国才笔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初中
2017/3/14
来源:星连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