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同款”课!就在福州这所学校!

B站影视 2024-12-26 17:59 2

摘要:今年秋季学期,佩琴老师应邀跨越海峡,前来阳光学院任教。除了漆艺工坊,她还开设了《国学与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带领学生泡茶、做筷套,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领略茶艺、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广受欢迎和好评。

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文 曾子欣/图

前段时间

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回归

让漆艺等非遗的热度

一路飙升

无独有偶,在“中国漆都”福州

有一所高校,在这个学期初

便开设了一个

非遗漆艺工坊

授课老师是来自台湾的

王佩琴博士

王佩琴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漆艺

“老师,这个胎体的饱满度够吗?”

“漆面很漂亮,

水珠的质感也很逼真,可以抛光了”

……

12月20日下午

记者走进阳光学院非遗漆艺工坊

看到的正是王佩琴老师

轻声细语地指导学生制作漆艺的场景

今年秋季学期,佩琴老师应邀跨越海峡,前来阳光学院任教。除了漆艺工坊,她还开设了《国学与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带领学生泡茶、做筷套,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领略茶艺、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广受欢迎和好评。

人物名片

王佩琴,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曾任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副教授、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教师,著有《质性书写大漆——再论〈髹饰录〉的漆工艺书写问题》《莳绘王清霜》《漆工艺大科学》等作品。

“漆”点钟的热忱

是我,是我,是我。

是我,是我,是我。

七点钟,你说七点钟。

好好好,我一定早点到。

20日下午,漆艺工坊内播放着

三毛作词、李宗盛作曲、齐豫演唱的

歌曲《七点钟》

曲调欢快,充满热情和期待

王佩琴老师玩了个谐音梗

将漆艺工坊的名字

叫作“漆点钟”

“既是一种幽默,

也是希望学习漆艺的学生

能一直保有这份热忱。”

热忱从何而来?

从学生自身的兴趣中诞生

也需要老师教学设计的加持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魏薇从小喜欢玩手工,大一上过剪纸课,课余跟着视频学过编绳、刺绣等。这个学期看到漆艺工坊招生,便第一时间报名,她希望可以亲手做出自己满意的漆艺作品。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王莉丽在开设茶道课的过程中,萌发了要自己制作茶具的念头,跨“专业”来工坊“拜师”。

“不要我教你,而是要你想学。”

佩琴老师就地取材

用福州随处可见的

螺钿、橘子皮等物品为胎体

埋颜色、上漆、裱布、刮灰

仅留一道打磨工序

让初学的徒弟们发挥

在上到第二节课的时候

便分别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漆艺作品

学生们因此备受鼓励,兴趣更加浓厚,耐住了每周一次的3小时课程,即使先后“中招”过敏,也不轻言放弃。佩琴老师补充道:“安全第一。我也会根据经验,判断学生过敏的严重程度,需要时肯定及时叫停。”

此后,是选材、打磨、上漆、抛光

一道道工序手把手教

佩琴老师不只教手艺

还结合理论和经验

讲清楚背后的原理

授人以渔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魏薇说:“之前我跟着网络视频做过漆艺,但都很机械,不知道所以然。经过佩琴老师讲授,豁然开朗。自己琢磨之后,还能再创新,收获很大。”

制作一个完美的漆器,需要经过二三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雕琢,很考验耐性。王莉丽老师不仅上课认真,但有课余闲暇,也努力钻研打磨。她说:“只要一想到可以亲手做出自己理想中的茶具,就很有干劲。”

传统文化其实没那么严肃

王佩琴老师是中文系博士

研究方向是《红楼梦》

传统文化对她而言

是专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漆艺一样,

没那么严肃,门槛没那么高。”

“书法、茶道、漆艺等等,

本来就是古人的日常生活啊。”

佩琴老师踩缝纫机

在为大一学生开设的《国学与传统文化》大班课上,她抛开大部头的国学经典,从《兰亭集序》的字号、排版、美感,说到常见的创业项目——饮料店招牌的设计;从古代的《绣谱》,到筷套的制作;从茶巾的折叠,到茶具的认知,再到点茶、小壶泡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具体入微,不一而足。

于是,每次周四下午,从马尾本部到滨海新城校区的校车上,总能看到佩琴老师瘦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包。里面装满了上课需要的道具,其中,有从台湾家里跟着她坐飞机跨海而来的茶具、缝纫机,也有她入乡随俗淘宝买的布匹。

筷套及制作说明

期末作业

便是视频拍摄泡茶过程

以及筷套作品和图文说明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大一学生卢诗来自连江

家里有喝茶的习惯

上了佩琴老师的课

更加深刻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却又触手可及

武夷山市传统杂技、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就是她印象最深的一环。

老师示范,学生跟着操作,在杯子里加入茶粉和水,以“N”字形一直搅拌,“只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竹子、花等图像便展现在茶汤中,太神奇了”。

她说:“上大课不过瘾,等明年大二回本部,我也要报名参加佩琴老师的漆艺工坊,学习更多的传统技艺。”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阳光学院开设了10余门艺术实践通识课程,融合10个书院特色工坊,将非遗漆艺、非遗版画等中国优秀传统技艺引入课堂。

“打开窗口,光便无处不在。”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苏广老师对记者说道,“希望王佩琴等艺术实践通识课程老师带给同学们的不只是一堂课,更有人格的感染和对技艺的热爱,对艺术、对美的不懈追求。这份坚持和热爱,可以让大家受用一辈子。”

(部分图片由黄圣迪提供)

编辑:杨煜洁

审核:郑武平 林密

来源:海峡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