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以前也是——赚钱不算少,月光还倒贴。柜子塞满衣服还说“没衣服穿”,每天吃点外卖就能花掉半个月工资。直到我接触“极简主义”,坚持了三年,现在不仅攒下了钱,还告别了焦虑。
先说一句扎心的:你不是不赚钱,是太会花钱。
我以前也是——赚钱不算少,月光还倒贴。柜子塞满衣服还说“没衣服穿”,每天吃点外卖就能花掉半个月工资。直到我接触“极简主义”,坚持了三年,现在不仅攒下了钱,还告别了焦虑。
今天,我就来掏心窝子分享一下这三年来,帮我真正“降住物欲”的6个小方法,每一个都实用到不行,不用鸡汤,直接上干货!
我们被种草太多了,缺的是清醒。
打开手机,随便刷个短视频、看个笔记、刷个直播,立马被种草:这个粉底液“人手一瓶”、那双鞋“明星同款”、这个杯子“全网爆款”……你没那么需要,只是被营销绑架了。
我现在的习惯是:不看种草内容,看别人“拔草”的理由。
买前,搜“XX值不值得买”看差评,尤其是关于售后、质量、实际使用感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的缺这个东西吗?我现在用的坏了吗?如果不买,我会后悔多久?90%的时候,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记住:你不是因为“需要”才买,而是因为“想要”。
这是我最有效的控制物欲技巧,没有之一。
以前看见好东西,手一滑就下单。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再喜欢的东西,也要放进购物车,三天后再看。
结果很神奇:大部分东西,我过两天就不想买了。甚至忘了它。
因为当下那股“冲动”过去之后,理智就回来了。人就是这样,情绪一激动,钱包就瘦了。
你可以更狠一点,设个提醒:7天之后再决定买不买。
钱不是不能花,但得花在值得的地方。
很多人误以为“买买买”才能获得快乐,其实“扔扔扔”更爽。
我有一次整理房间,把不穿的衣服、不用的杂物打包处理掉。那天我啥都没买,却格外开心。轻松、清爽、有种控制感。
极简生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已经拥有很多了。
不是缺东西,而是太杂。太乱。太多你根本用不上的“占位物品”。
每次清理,我都能从中找回一些自信感,像是在对自己的生活说:“我在掌控你。”
试试每个月做一次“断舍离”,扔三样不需要的东西。你会发现——越扔,越不想买新的。
想花钱,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太无趣”,想靠买点什么来提提神。
怎么办?我做了个替代法:
想买奶茶时,泡个玫瑰红茶想点外卖时,做顿好吃的便当想买衣服时,试着搭配不同旧衣服拍OOTD想冲动购物时,打开存款账户看看数字,或者做20个深蹲提神别小看这些替代行为,它们不是“压抑欲望”,而是“引导欲望”。
你想要的不是物品,是情绪满足。
而真正让你满足的,从来都不是快递,而是自我认同感。
这条建议有点硬,但很重要。
买衣服没预算,一看打折就失控信用卡随便刷,花了再说每个月都告诉自己:“下个月开始存钱吧”对不起,这不是“没钱”,这是“自欺”。
所以我开始强制执行三条底线:
不办分期、不借消费贷——看似轻松,其实未来被套牢每个月先存钱再花钱——哪怕只存500,也要“先存再花”高频消费项目设上限——比如外卖一个月不超过3次,衣服一年不超过6件这三条红线,你守住一条,钱包都不会空。
花钱花得最多的,其实是没目标的那种人。
我以前一周要刷五次淘宝,后来把时间和钱都用来学英语、写作、健身,现在几乎不再想着“买点啥”。
你不是不能花钱,你是要把钱花在“让自己变值钱”的地方。
300块报个课程,比300块买包口红划算100块买本专业书,比100块奶茶提神更久花时间做点长期能成长的事,比看直播好一百倍记住一句话:真正的自律不是“强迫自己不买”,而是“让自己有更重要的事可做”。
最后,再啰嗦几句这三年,我从“月月月光”变成“攒下第一桶金”,不是因为赚得更多,而是因为花得更清醒。
极简生活不是苦行僧式的抠门,而是让你真正活在当下,活得有选择、有余力。
减少物欲,不是变得无趣,而是变得自由。
人生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你手里的购物袋,而是银行卡里的余额,和你说“不买”的底气。
愿你我,都能从“买买买”走向“有有有”。
来源:今日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