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此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一大纪念馆策划举办了“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通过珍贵史料、文物、图片、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展现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百年峥嵘,风雷激荡。
1925年的五卅怒潮,标志着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炬火,点燃了反帝爱国的燎原之火,擎起大革命时代的血色旌旗。
值此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一大纪念馆策划举办了“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通过珍贵史料、文物、图片、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展现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让我们循着这永不褪色的赤痕,触摸信仰的温度,聆听历史的回响。
“愿拼热血如春雨,洒遍劳工神圣花。”刘华是上海总工会成立以来牺牲的第一位领导人、第一位战士,曾担任二月同盟大罢工的前沿总指挥,与工人同吃同住,组织宣传演讲、发放传单,团结工人坚持斗争。顾正红烈士牺牲后,刘华在谭子湾主持公祭大会,亲笔撰写挽联:“先生虽死,精神不死;凶手犹在,公理何在?”横批是“工人先锋”。五卅惨案发生后,刘华担任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主任,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5年11月29日被军阀秘密逮捕,之后被“秘密枪决,灭尸不宣”,牺牲时年仅26岁。
“这个世界有什么公理呢?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这是瞿秋白采编《热血日报》时所言。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五卅惨案真相的新闻封锁,号召市民群众加入反帝斗争,1925年6月4日,《热血日报》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并撰写了发刊词:“现世界强者得着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占有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创刊期间,瞿秋白先后使用了“热”“血”“沸”“腾”“了”五个笔名,撰写数十篇犀利的文章,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反帝爱国运动的消息。
1924年3月,李立三受党组织派遣来到上海开展工人运动。他与邓中夏共同创办平民学校和职工夜校,并去学校讲课,与工人建立密切关系。顾正红惨案发生后,李立三以上海内外棉纱厂第七厂两万余工人的名义起草《为日人惨杀同胞顾正红呈交涉使文》,揭露日本资本家屠杀中国工人的残暴罪行。传单加急赶印,在全市广泛传播。五卅惨案发生后,5月31日,上海总工会宣告成立,李立三被选举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并担任三罢斗争的总指挥。9月18日,上海总工会被当局查封,李立三受到通缉,在党组织的保护下撤离上海。
刘少奇曾担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兼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积极领导五卅运动。期间深入群众,为工人阶级争取利益,并促进各级工会组织团结一致和帝国主义斗争。面对敌人污蔑上海总工会侵吞募捐款项的指控,刘少奇邀请著名会计师徐永祚核对上海总工会账目,并将核实后的账目公布在上海《民国日报》和《上海总工会日报》上,以斥责敌人的无耻行径。在五卅怒潮向全国发展的过程中,刘少奇来到广州,领导省港大罢工,推动广州工农商学各界10万余人示威游行。在刘少奇的指导下,省港工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革命先辈以生命为炬,以信念为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回望五卅百年历史,热血未凉,精神犹在,信念犹存。我们当以崇敬之心追寻那段峥嵘岁月,让爱国自强的薪火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先辈未竟的理想篇章。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版权说明:
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图文作品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纸媒、网站、客户端、微信平台等媒体或个人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中共一大纪念馆”。谢谢合作!
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