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恐怖”边防线,多条军犬被咬死,士兵睡觉都要全副武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21:33 2

摘要:新疆有条边防线,号称“蚊虫王国”。夏天一立方米空气,能飞1700只蚊子,小咬再加3500只。军犬都扛不住,人咋办?穿着棉袄巡逻、戴着手套吃饭,睡觉也不敢脱装。

新疆有条边防线,号称“蚊虫王国”。夏天一立方米空气,能飞1700只蚊子,小咬再加3500只。军犬都扛不住,人咋办?穿着棉袄巡逻、戴着手套吃饭,睡觉也不敢脱装。

这不是训练基地,是战场。没硝烟,但满空都是毒针。士兵不靠忍,靠规矩。不靠硬撑,靠信仰。

说这里是“中国最恐怖边防线”,真没夸张。今天就带你看看,这群睡不成觉的战士,怎么在这里站出一米八的脊梁。

新疆阿勒泰地区北湾边防连,号称“中国最恐怖边防线”,光听这名字就透着一股狠劲。但这股狠,不是打仗打出来的,是蚊虫“咬”出来的。

这里一年四季蚊子不断,夏天更是密集到骇人听闻——每立方米空气中,蚊虫最多时高达5200只,常态在1700只,外加3500只小咬,堪称“全球蚊虫密度之最”。

这可不是纸面数字。自1953年建连以来,北湾已经有多条军 犬被蚊虫咬死。军犬炎龙退役前,跳进河里只为避蚊。河水刺骨,它都受得住,但蚊虫围咬,它没法忍。

连人都扛不住,更别提动物。士兵们为了巡逻穿着第七代防蚊服,戴上防蚊帽、护肘、手套、护膝,一整套下来能把人憋出一身汗,但衣服不穿就等于送命。

新兵李宇涵巡逻第一天,帽缝裂了一道缝,五分钟脸上肿出12个大包。医生判断为毒性过敏反应,必须强制用药压制。

但李宇涵第二天又请战,他说:“我不能让别人替我咬。”说是“咬”,一点不夸张。每次巡逻回来,全身包着防护衣都能咬穿,一趟巡逻,士兵平均被咬近1000口。

那就不睡了吗?不行。可也不能真躺着。

北湾连队发的蚊帐是双层的,帐篷里装有太阳能灭蚊灯,墙角烧艾草牛粪熏虫,战士们戴着头套睡觉,裤脚要用橡皮筋缠紧,睡前全身喷药三次,不是讲究,是保命。

有士兵值夜哨回来,清理帐篷时用脸盆接蚊虫尸体,一晚下来满满两盆。蚊子死了,士兵还得接着站岗。

北湾边防连要巡的线,真不是散步。从驻地到中哈边境的39号、40号界碑,全程需先坐冲锋舟穿越额尔齐斯河,再踏沼泽地徒步一小时,每一次都得全副武装。

这条线路为什么难走?不在于远,在于路上每一秒都在和蚊虫“肉搏”。一路蚊虫追着咬,沼泽地又滑又黏,战士连防蚊帽都不敢脱。

气温34度,湿度90%以上,全副武装的人像包了塑料膜,汗水泡脚,帽内闷气,氧气稀薄,一趟下来就像蒸桑拿。

进食怎么办?压缩饼干塞进防蚊帽底下,小口撕,小口吃。喝水都得人挡着头顶。只要一露肤,马上起包。身上多一口,背包就多一层酸。

装死能躲过狮子,躲不过蚊子。喷雾三十分钟见效,驱蚊灯要靠太阳能充电,太阳落山之后,全靠战士意志顶着。

士兵郝权巡逻中被叮咬破防,返营后检查发现脚踝处毒肿发炎。医生建议休息,他却坚持回哨所,说:“我熟这条路,我不上别人更难。”他不是嘴硬,是习惯——北湾人早就习惯了自己扛。

老兵带新兵,新兵跟老兵,“党员先巡逻”是铁规矩。2020年夏季巡逻期,战士王铭主动请缨承担一线任务。他的理由简单:“不习惯不行,国家这块地不能不管。”

为了防止中暑与感染,巡逻每45分钟强制休息一次,饮水、服药、清毒,动作都由队长监督。

每人都配备防中毒喷雾剂,巡逻路线上设临时补给点,放置驱虫草药与医药箱。即使这样,仍然每次巡逻后都有人员皮肤感染、轻度昏厥、急性中暑。

2021年7月,边防连接到紧急补给任务,需当天赶往40号界碑附近。

战士张超刚值完夜哨,来不及休息换装便跟随队伍启程,途中在沼泽陷足,摔倒时蚊虫灌入后颈,仅半小时便出现恶寒、肌肉抽搐症状。中途抢救成功,他一句话:“我没掉队。”

这条边防线,从来不是靠天气撑着的,是靠人命盯着的。

士兵能抗,连队也不等。近年,北湾边防连系统性改造生活区,新建防蚊公寓,安装太阳能灭蚊塔,配置便携式驱蚊装置,改善通风与湿度系统。不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活命与效率。

“三不言”——蚊虫叮咬不言苦、牺牲奉献不言亏、戍边卫国不言悔

这三句话贴在墙上、写进笔记,也刻在每个战士的心里。值夜兵不许喊累,巡逻兵不许嫌热,伤员不许掉队,这是规矩,不是约定。

营房墙上的“蚊虫日记”记录着每日叮咬人数、伤情等级、药品用量。一位管理员说:“我们每天防的是毒虫,其实更防的是战士自己‘想放弃’的心。”

文化建设也不是摆设。每个月开一次“耐蚊斗争讲评会”,评比谁“挨得多谁不叫”,再给“咬王”发慰问包。不讲道理,讲纪律。不靠奖品,靠自尊。

每年下连指标出,志愿者多得要摇号。新兵问:北湾蚊子真有那么凶?老兵回:凶不凶,来了你就知道。但你一旦来了,就不会想走。为啥?上了岗,责任就刻在鞋底

地方政府捐赠了一批高原蚊虫阻隔伞具,还有网民众筹为他们送来了防护药品与营养物资。这个连,不靠喊口号赢人心,靠实打实地站出硬脊梁。

从1953年建连到现在,北湾边防连换了几十代兵,没一代松过劲。有人说这叫传统,有人说这是精神。士兵自己说:这是咱的岗位。蚊虫咬得狠,我们站得更狠。

在这里,风沙不是敌人,毒虫不是对手,放弃才是。北湾边防连的故事没讲完,因为他们还站在那儿,没动。

守卫祖国边防线的战士巡逻在“蚊虫王国”的北湾官兵.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7-28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北湾边防连:坚守在“蚊虫王国”.中国青年报.2022-07-07

致敬!蚊子1700只m³边防连官兵穿着新式防蚊服挺进.环球网.2021-07-24

来源:加巴有布黄药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