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一凡的羽毛球征程,始于天津的街头巷尾。她以坚定的步伐,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站在奥林匹克的最高领奖台上。她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导与坚定支持,更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懈努力、勤奋训练的结果。
“赢了!金牌!”2024年8月3日夜晚,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上,贾一凡以一记精准而强劲的扣杀,将胜利牢牢锁定。
裁判的哨声响起,比赛尘埃落定,贾一凡和陈清晨以2:0的比分完美收官,将奥运金牌揽入怀中,完成了羽毛球界的“大满贯”。
贾一凡的羽毛球征程,始于天津的街头巷尾。她以坚定的步伐,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站在奥林匹克的最高领奖台上。她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导与坚定支持,更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懈努力、勤奋训练的结果。
01
羽毛球是我的最爱
1997年,贾一凡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深信良好的教育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希望她能够多才多艺。
贾一凡的母亲是一名幼师,擅长教授琴棋书画,非常注重培养女儿的艺术素养。父亲也认为,学习弹琴、画画可以提升气质和审美。因此,他们购买了一架钢琴。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事与愿违,女儿的兴趣不在弹琴上。
5岁那年,在一次看牙的路上,贾一凡偶然接触到羽毛球。玩儿球的活力和乐趣,瞬间虏获了她幼小的心灵。她发现在球场上能够自由地奔跑、跳跃,还能结识新朋友,于是羽毛球成为她的新宠。
看到女儿在球场上如此快乐,父母决定支持她,送她去球馆接受系统的训练。
贾一凡觉得自己对羽毛球才是真爱,“我小时候学过钢琴、舞蹈、快板,但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打羽毛球时才特别愿意去,也一直坚持了下来。”
小时候的贾一凡和妈妈在一起
在天津学球的日子里,训练场地远在城市的另一头,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冬日里寒风刺骨,训练日的早晨,她和父亲需要5点多起床赶班车。尽管如此,幼小的她从未抱怨过早起,也没有迟到过一次。
女儿的坚持和毅力,让父亲贾宝来感到惊讶。看到她因为热爱羽毛球而成长许多,变得更加懂事,他开始从生活的点滴中引导女儿,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天,贾宝来精心挑选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抽屉,对女儿说:“这里有三个抽屉,第一个属于爸爸,第二个属于妈妈,第三个属于你。我们不会干涉你在里面放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空间。爸爸妈妈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但如果你想打开它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允许。同样,你也可以监督爸爸妈妈,我们不会随意打开你的抽屉,除非事先征得你的同意。”
贾宝来鼓励女儿在自己的抽屉里存放喜爱的物品,如玩具、书、日记本等。这个独立空间完全属于她,可以自由地安排和使用。他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应当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并尊重他人的隐私。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女儿树立了榜样,让她从小学会:人与人的交往,不仅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也要尊重他人。“要学打球,先学做人。”贾宝来如是说。
在贾一凡的记忆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尽管犯错的时候,他会严厉地批评她,但父爱从未减少过半分。她小时候非常喜欢吃麦当劳,收集麦当劳推出的各种小玩具。“我爸爸下夜班,总会给我买麦当劳。如果我睡着了,他就会轻轻地把玩具放在我的床头。”
后来,为了打羽毛球,贾一凡不得不忍痛割爱,“因为经常吃麦当劳不利于控制体重,既然这对竞技状态有影响,那么我就一定要坚持减重。”
贾一凡的自律以及对羽毛球的热爱,父母都看在眼里。他们最初只是希望羽毛球能成为女儿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为她的将来多提供一种选择。但出乎意料的是,贾一凡凭借着自律与努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02
想要一件印有我名字的球衣
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贾一凡成长迅速。年仅8岁的她,在教练的推荐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天津,前往湖南益阳体校,开始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
当贾一凡独自前往湖南追逐羽毛球梦想时,许多亲朋好友对她的父母表示担忧。贾宝来总是笑着说他们心大,“我们没陪她去,都有工作呢。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独立,所以贾一凡适应能力很强,能自己照顾自己。”加之她从小就极其自律,所以离开父母时,贾宝来深信自己的女儿能够战胜任何挑战。
初到湖南,贾一凡难免会因为想家而流泪。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此时,贾宝来因工作原因远赴美国。当时的通讯条件并不便利,加之时差的影响,父女俩只能通过QQ保持联系。
每当夜幕降临,孤独感会悄然袭来,贾一凡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泪水不禁湿润了眼眶。然而,适应力和独立性成为她坚强的后盾。她迅速学会了湖南方言,融入了新集体,并以开朗和热情赢得了队友的友谊。在训练场上,他们一起挥洒汗水;在食堂里,他们分享着饭菜;在宿舍中,更是谈笑风生。
在益阳体校的两年,训练的强度远远超过了贾一凡在天津时的练习。尽管训练异常艰苦,但对羽毛球的热爱激励着她。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她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
几乎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她在球场来回穿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击球和步伐,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她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自我挑战,才能在羽毛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达到更高境界。
2006年,对贾一凡而言,是充满挑战与考验的一年。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年底的选拔赛中,她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了进入湖南省羽毛球队的资格。
在省队中,贾一凡以其年轻的活力和不屈的精神,成为队伍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尽管与经验丰富的年长队友相比,在身体对抗、比赛经验、心理素质以及技术熟练度等方面稍显逊色,但她从未气馁。相反,她以超强的意志力和持续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战术水平,逐渐缩小了与队友之间的差距。
在技术层面,贾一凡特别注重提升自己的脚步移动速度和身体灵活性。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教练传授的各种技巧,而且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这两项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赢得了高度评价。
在心理素质方面,贾一凡同样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在球场上,她总能保持冷静和自信,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她那顽强的斗志,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更是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随着在湖南省队站稳脚跟,贾一凡开始获得更多参加比赛的机会。这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湖南省队时,从打青年赛开始,我就有了胜负欲。那时,我特别想要一件印着国旗、背后有自己名字的衣服,那是我的动力。我梦想着一定要进国家队,第一次有了将羽毛球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的想法。”
对贾一凡来说,羽毛球不仅仅是一种热爱。对荣誉的渴望,成为她打球的新动力,激励着她在训练中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每一次挥拍,每一次跑动,都不仅是为了提升个人技术,更为了能够代表国家迈向世界的舞台,追求更高的荣誉。
03
圆梦奥运最高领奖台
2013年,16岁的贾一凡迎来了人生另一个重要转折点。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成为湖南同批队员中唯一一位进入国家队的选手。
入选国家队后,贾一凡面临更大的压力。“其实,与同批进国家队的队员相比,我的身体条件从科学角度来说,不太适合搞竞技体育。”然而,这些压力反而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进入国家队后,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围,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教练的教诲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运动员,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梦想,更要为国家争光,肩负起责任和担当。”贾一凡说。
在国家队,贾一凡与陈清晨组成女子双打组合。两人的默契配合很快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得到了验证。她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冠军。
贾一凡的训练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无论她在哪里比赛,父母总是最忠实的观众。无论是通过电视屏幕观看直播,还是亲自到场为她加油,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默默地给予她支持。
但在赛场之外,父母却很少与她讨论训练和比赛的细节。他们选择与女儿分享轻松的话题,以此来减轻她的压力。
贾宝来表示:“我们不想给她增加额外的负担,毕竟国家队和省队的训练已经非常严格了。我们通常会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趣事,这样也算是帮助她进行心理疏导。”
这种温馨的家庭支持,无疑成为贾一凡强大的精神后盾。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面对胜利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挫折,她都知道有家人的爱和理解始终伴随着她。这种支持不仅让她在赛场上更加自信,也让她在场下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更好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起伏。
贾一凡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东京奥运会,她和陈清晨带着满腔热血和期待冲击冠军,却遭遇了意外的失利。
在决赛中,面对强大对手,尽管她们全力以赴,但未能发挥出最佳状态,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失利对贾一凡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她难掩失落:“我们准备了很久,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她没有让失败的阴霾笼罩自己,而是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挑战,投入到更加刻苦的训练中。经过3年多的精心准备,巴黎奥运会成为她再次证明自己实力的宝贵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想再次考验她。在比赛前,贾一凡感染了肺炎。她不仅要与身体上的极度不适抗争,还要承受心理上的重重压力。她说:“高烧持续了4天,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感染严重,被诊断为‘白肺’。住院的一周,我非常痛苦,备受折磨。”
在这个艰难时刻,搭档陈清晨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和信任,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陈清晨鼓励贾一凡,首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才能早日重返训练场。
父母得知贾一凡生病的消息后,心里十分着急。但他们知道,女儿现在需要的不仅是关心,还有信心和鼓励。
他们对贾一凡说:“不要担心比赛,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他们还跟贾一凡约好,奥运结束后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来犒劳她。
巴黎奥运会比赛结束后,贾一凡和父母合影
在医生的全力治疗和适度体能恢复训练的帮助下,贾一凡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了训练场。她感慨地说:“现在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挺过来了。非常感谢搭档和父母对我的信任,感谢他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一直支撑着我。”
2024年8月3日,这是贾一凡职业生涯中的辉煌时刻。她与陈清晨携手并肩,以卓越的表现征服了所有对手。每一次有力的扣杀、每一次精准的救球,都是她们无数个日夜努力训练的结果。
当最后一球落地,胜利的喜讯瞬间传遍神州。贾一凡终于站上了梦寐以求的奥运最高领奖台,胸前闪耀的金色奖牌成为她多年努力的最好见证。
贾一凡和陈清晨夺冠之后合影
这一天,贾一凡实现了她长久以来的梦想。她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对过去的奋斗历程感慨万分。回顾过去,她深知每一滴汗水都是奋斗的印记,也是通往荣耀之路的坚实步伐。
奥运会落幕,但贾一凡的羽毛球职业生涯并未画上句点。成为奥运冠军后,她对自己的训练要求更加严格。她决心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同时,她也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长,指导小朋友和青少年练习羽毛球,继续为中国的羽毛球事业作出贡献。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一审:曹 磊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来源:婚姻与家庭亲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