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褪色!再生医美产品,行业美梦将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4 19:19 2

摘要:#医美 领域向来是一块概念层出不穷、各种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记不住的“创新热土”。这不,近几年如童颜针、少女针这样号称再生材料的新词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医美 领域向来是一块概念层出不穷、各种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记不住的“创新热土”。这不,近几年如童颜针、少女针这样号称再生材料的新词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今年一季度,#摩漾生物 宣布旗下再生产品“优法兰魔法CC针”正式上市并同步获得了欧盟和墨西哥等海外市场的准入资质,这也是国内首款获批的医美用羟基磷灰石产品。厂商方面,像湘雅生物、复向医疗、君合盟生物等再生医美材料生产企业纷纷在2024年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堪称#生物医药 投融资趋冷的大环境下一个颇为活跃的垂直领域。

摩漾生物关于旗下产品获得注册认证的推文 来源:公司官网

然而表面的繁荣也难掩行业顽疾,#再生材料 毕竟应用时间尚短,材料特性和注射操作层面的固有难题导致安全性长期存疑,医疗纠纷频发,不断拥挤的赛道也侵蚀着各家厂商的利润空间。

从医美新星到事故黑洞,笼罩在再生医美材料行业的负面因素正在持续发酵

一、刺激自体再生,市场起量迅速

所谓再生医美材料,也可以称为#胶原蛋白生物刺激剂(Collagen Biostimulator),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生,来实现紧致皮肤和抗衰等目标的一系列生物降解材料。目前市面常见的成分有聚乳酸和聚己内酯,前者一般称童颜针,后者一般称少女针。通常以微球的形式注射到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用于额头和苹果肌等部位的填充,实现改善鱼尾纹、法令纹等用途。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虽然名为再生,但技术本质还是围绕生物刺激效应,其实和细胞再生无关。当然,这样的言过其实在医美领域也算屡见不鲜了。之所以这类医美材料近年来风头很盛,就是刺激自体胶原的技术原理在理论上可以减少传统医美填充材料可能导致的假面感,即“馒化脸”,而且维持时间长达1到2年,远远长于玻尿酸。

主流材料与核心特点 来源:网络

但从现阶段来看,这类材料本身固有的技术缺陷暂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聚左旋乳酸等PLLA成分材料容易引发结节,聚己内酯等PCL材料存在栓塞风险。而且再生材料缺乏溶解酶,如果出现了肉芽肿等不良反应也很难处理。这导致再生医美项目纠纷率比较高,2024年围绕再生项目的医美医疗纠纷同比上升45%。加之本来操作难度也比较高,合格注射医生不足,所以部分较大规模的医院出于风险考虑已经陆续暂停了这类业务。

总之,再生医美材料虽然理论上效果诱人,但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医美”二字,笔者向来认为医在前美在后,安全合规应是第一位的。

但这并不妨碍这类产品正在国内医美市场逐渐成长为肉毒素、玻尿酸之外的新一极。

有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国内合规再生医美市场规模约为27.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15.2亿元,期间CAGR超过30%。虽然2022年超100%的增长率更加夸张,但这预计增长率已经足够高了。

二、厂商竞争激烈,赛道愈发拥挤

对本土生产企业而言,再生医美材料也是一个迅速“起风”的赛道,自2021年再生“元年”后,短短数年间已有至少7款再生医美材料注册证。

中国大陆再生类医美产品市场规模(亿元) 来源:东海证券

巨头#爱美客的濡白天使是国内获批较早(2021年6月)的再生医美产品,其采用PLLA+玻尿酸工艺,所以即时填充效果比较明显。这款产品上市后确实给爱美客的业绩有提振作用,分业务板块中的凝胶类注射产品(以“濡白天使”为主)销售额数年保持增长。不过随着竞品的陆续上市,濡白天使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压力。从爱美客2024年数据来看,89.36万支的销量甚至同比下降了11.24%,营收总额也仅同比增长5.01%。被寄予厚望的大单品,明显“失速”了。

所以爱美客也在另辟蹊径,今年3月公告称拟以1.9亿美元约合13.86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韩国公司REGEN Biotech的多数股权。后者是全球TOP级PDLLA微球产品的生产商,其AestheFill艾塑菲是中国台湾地区市占率第一的产品。

爱美客相关公告 来源:公司公告

有趣的是,这一手可是苦到了另一家上市公司#*ST苏吴。身陷重重危机的江苏吴中原本通过旗下公司达透医疗掌握了AestheFill艾塑菲在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资质,并且在2024年顺利凭此实现扭亏为盈。如果爱美客最终吃下REGEN Biotech的话,江苏吴中的代理资质恐成一场空。

#华东医药也是国内再生医美领域的重要玩家,通过收购英国公司Sinclair拿来了2009年就在欧洲上市的老牌产品少女针伊妍仕,这款产品2021年在华上市后一跃成为市场“爆品”,2023年实现销售额近10亿元。不过享受了数年独占红利后,2024年来少女针这个品类终于迎来了后来者,山东谷雨春生物的产品也获批了。对此,华东医药的反映也很直接,迅速发布诉讼声明直指对方侵害发明专利权。

此外,像长春圣博玛等企业也已有一些同类产品上市,而且很多厂商都摩拳擦掌,手握不少在研或准备上市的新再生类产品,如#四环医药(00460)、#丸美生物、杭盖生物等公司的产品纷纷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实现上市。

国内部分获批产品情况 来源:摩熵医械数据库

PLLA/PCL赛道,肉眼可见地拥挤了。

三、新材料带来新问题

相较之下,一些新的再生材料品类倒是在陆续冒头。集美生股份从海外引进了琼脂糖面部注射填充剂产品,而文首提到的摩漾生物、上海睿星、成都睿合以及上市公司#昊海生科则推出了羟基磷灰石产品。从国内医美市场的现状来看,这些新型材料的兴起必然伴随着诸如维持时间长、呈现效果更自然等理论上的优势,也无疑将从传统品类市场里夺来一些份额,但这些再生类产品毕竟更新,在安全性方面隐患更大,这在野蛮生长成常态的国内医美行业里,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威胁。

例如羟基磷灰石类产品作为后起之秀,在国内的获批领域大多在骨科和口腔,医美机构却将之用于隆鼻、下颌线塑形等项目,属于明显的超适应症使用,合规性风险不小且可能导致栓塞、感染等并发症。

这也引起了监管警惕,根据业内流传的通知显示,今年年初广东省对辖区内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了关于于羟基磷灰石等医美产品的合规使用培训,并要求各家机构签订责任书,看来监管的收紧不可避免。

此外,再生医美材料的安全性难题也导致欧美等海外市场对其接受度有限,国内产品想琢磨出海可以说是几无可能。以美国为例,明星产品Sculptra多年耕耘下在美渗透率还是不足1%,拳头产品尚且如此,中国厂商想入局必然是难上加难了。

不断趋于白热化的竞争和长期安全性尚无定论,再生医美材料行业面前的难题可真不少。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来源:浩海投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