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夏天,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了。面对五花八门的驱蚊神器,该如何选购?一起看看。
进入夏天,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了。面对五花八门的驱蚊神器,该如何选购?一起看看。
这些传染病都跟蚊虫有关!
被蚊子咬了,有时候不只是痒一下那么简单。全世界已经发现300余种蚊传虫媒病毒。在我们国家,最容易遇到的几种蚊虫传播疾病是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都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一旦哪只蚊子叮了这些疾病的患者,就会秒变“病毒扩散器”,随机挑选下一位患者……
因此,防蚊要认真,不要给它们乱来的机会。
不同防蚊措施,效果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驱蚊手环、驱蚊液、蚊帐、蚊香等都是常见的驱蚊方式,但这些驱蚊方式也都有一些缺点。
驱蚊手环、驱蚊贴:范围有限,蚊子是防了,但只防一点点;
蚊香:只保屋里“一方平安”,普通蚊香不仅熏蚊子,还熏人、熏宠物;
蚊帐:固定设施,太不方便了,可以称之为“蚊虫避难所”;
花露水:主要作用是清凉、缓解蚊虫叮咬带来的痒感,味道挺好闻,但驱蚊效果有限;
长袖长裤:有的蚊子下手狠,衣服都叮穿,根本挡不住。
相比之下,驱蚊液适用场景更广,身上一喷,屋里户外都能用得上。
挑选驱蚁液,重点看这些成分
目前驱蚊液当中,真正有效的成分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又称羟派酯)、驱蚊酯等。盯着这些成分买就对了。
1. 避蚊胺
避蚊胺对多种节肢动物都有效,如蚊子、咬蝇、恙螨、跳蚤和蜱,应用经验最丰富。
避蚊胺的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皮肤过度吸收可导致皮炎、过敏反应和罕见的神经毒性;避蚊胺还会破坏一些塑料以及由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例如氨纶或人造丝。
大多数含避蚊胺的驱虫剂可用于儿童,但不推荐儿童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晒霜或其他需要涂抹的产品,因为反复涂抹会导致接触过量避蚊胺。
2. 派卡瑞丁(又称羟派酯)
派卡瑞丁(又称羟派酯)是一种新兴的哌啶化合物,广谱驱避剂,对多种昆虫有效,如蚊、蠓、蜱、沙蝇、螨。
与避蚊胺相比,派卡瑞丁的耐受性非常好,无味、不黏、不油腻,也不刺激皮肤、不污染织物或降解塑料。
对孕妇、儿童更友好,根据现有数据,正确使用派卡瑞丁也不太可能导致妊娠问题。
一般10%的派卡瑞丁可达到很好的驱避效果,这也是兼顾了蚊虫驱避效果和安全性的“黄金浓度”。
3. 驱蚊酯
驱蚊酯被广泛应用的时间较短,但驱蚊效果是被认可的,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最后提醒大家,在使用驱蚊液产品时还是要注意这些事项:
使用适量驱蚊剂薄涂在皮肤上,注意不要太多;防止驱蚊剂与眼、口和生殖器接触;切口和伤口或发炎、刺激性或湿疹性皮肤上不应使用驱蚊剂;不要吸入气雾剂,不要在封闭的空间或食物附近喷洒,也不要让其进入眼中;无需频繁涂抹驱蚊剂;如果要同时涂抹防晒霜和驱蚊剂,应先涂防晒霜,后涂驱蚊剂。
另外,驱蚊液的作用是驱蚊,建议大家每日出行都可以喷涂使用。
本文专家:叶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