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城隍征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9:40 2

摘要:"赵大人上任月余,勤政爱民,本神甚是欣慰。"城隍声音如洪钟,震得赵明德耳膜生疼,"只是近来阴司事务繁忙,特来向大人借八名差役服役,望大人应允。"

大明万历二十三年秋,济南府历城县新上任的县令赵明德做了一个怪梦。

梦中,城隍庙内香烟缭绕,泥塑的城隍神像竟活了,走下神坛向他拱手作揖。

"赵大人上任月余,勤政爱民,本神甚是欣慰。"城隍声音如洪钟,震得赵明德耳膜生疼,"只是近来阴司事务繁忙,特来向大人借八名差役服役,望大人应允。"

赵明德梦中惊疑,拱手问道:"不知城隍爷要借差役作何用途?"

城隍捋须而笑:"此乃天机不可泄露。大人只需将差役姓名书于简牒,焚化于庙前香炉即可。三日后自当奉还。"

言罢,城隍身形渐淡,化作一缕青烟消散。赵明德猛然惊醒,发现窗外已是东方泛白。他坐起身来,额头冷汗涔涔,梦中情景历历在目。

"怪哉!"赵明德喃喃自语,"莫非真是城隍显灵?"

他本不信鬼神之说,但此梦实在蹊跷。思量再三,赵明德决定宁可信其有。早堂过后,他唤来师爷周文彬,将梦境细说一遍。

周师爷捻着山羊胡须沉吟道:"大人,城隍乃一方守护神,若真有需求,理当相助。不如选八名年强力壮的差役,写下姓名焚化,也算结个善缘。"

赵明德点头称是,当即从三班衙役中选了八人:王五、李七、张三、赵四、周五、郑六、钱八、孙九。这八人皆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平日里跑腿送信、缉拿犯人,手脚麻利得很。

午后,赵明德亲笔将八人姓名书于竹简之上,又备了三牲祭品,带着周师爷和几名随从来到城隍庙。庙祝见县令亲临,忙不迭地打扫庭院,点燃香烛。

赵明德在城隍像前焚香祷告,然后将写有八人姓名的简牒投入香炉。竹简遇火即燃,化作一缕青烟盘旋上升,竟似有人牵引般直入城隍神像鼻中。在场众人无不骇然。

"大人,此事..."周师爷声音发颤。

赵明德强自镇定:"且看三日之后。"

当日无话。谁知次日清晨,县衙内一片哗然。原来昨夜八名差役竟同时暴毙家中,死状安详,如同睡去,却再无呼吸。家人发现时,尸体都已僵硬。

消息传开,历城县顿时炸开了锅。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说八人得罪了城隍遭报应的,有说被妖邪勾了魂的,更有甚者传言历城县将有大灾降临,八名差役只是开始。

赵明德闻讯大惊,亲自查验八具尸体,却找不出任何致死原因。八人面色红润,无伤无病,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莫非真是城隍..."赵明德心中发毛,当即备了厚礼,再赴城隍庙询问。然而任凭他如何焚香祷告,城隍像始终寂然不动。

就在全城惶惶不安之际,城东酒肆老板孙二却遇到一件更诡异的事。

孙二年过五旬,在城东开了间"醉仙楼",因酒醇价廉,生意颇为红火。他与差役王五有些交情,王五生前常来饮酒,偶尔手头紧时,孙二也会赊账给他。

这日夜深,孙二正要打烊,忽听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孙老哥,且慢关门!"

孙二回头一看,竟是王五站在门口,身着差服,腰间佩刀,与平日无二,只是脸色略显苍白。

"哟,王五兄弟!"孙二惊喜道,"听说你...你不是..."他猛然想起王五已死的传言,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王五似未察觉,笑道:"多日不见,老哥生意可好?今夜同僚聚会,特来买些酒水。"

孙二心中惊疑,但见王五言谈举止与往常无异,便按下疑虑,问道:"招待什么客人呀?要多少酒?"

"一同工作的朋友很多,"王五环顾店内,"买一瓶'醉仙酿'即可,大家叙叙旧。"

孙二从柜台下取出一瓶珍藏的"醉仙酿",这是用高粱精酿而成,平日卖五十文钱一瓶。他犹豫片刻,还是递给了王五。

"老规矩,记账上吧。"孙二道。

王五却从怀中掏出钱来:"今夜是公差,现结为好。"说着将一把铜钱放在柜台上。

孙二数了数,正好五十文,便收了钱,又取了一包花生米递给王五:"下酒菜,算老哥请的。"

王五拱手称谢,转身离去。孙二送到门口,只见月色如水,街上空无一人,王五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怪事..."孙二喃喃自语,"明明听说王五已经..."他摇摇头,决定明日去县衙打听清楚。

次日一早,孙二刚开门营业,就见街坊刘老汉慌慌张张跑来:"孙掌柜,不得了!昨夜王五的棺材里传出哭声,他老娘吓得昏死过去!"

孙二闻言大惊,忙问详情。刘老汉说,今早王五家人去灵堂守灵,忽听棺材内有响动,接着传出王五的哭声,说"阴间当差苦,求家人多烧纸钱"。家人吓得魂飞魄散,请来道士作法,才安静下来。

孙二听得脊背发凉,猛然想起昨夜王五来买酒的情形。他急忙拉开钱柜,找出昨夜收的五十文钱——哪是什么铜钱,分明是一把纸灰!

"我的娘哎!"孙二两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他定了定神,想起昨夜王五说要去城隍庙,便壮着胆子往城隍庙走去。

庙祝见孙二面色惨白,忙问缘由。孙二将昨夜之事说了,庙祝也吓得面如土色。二人战战兢兢打开庙门,只见正殿内八具新塑的泥像赫然在列,正是死去的八名差役!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泥像前的供桌上,赫然放着孙二昨夜卖给王五的那瓶"醉仙酿",封泥完好,酒水丝毫未少。

"这...这..."孙二指着酒瓶,说不出话来。

庙祝哆哆嗦嗦道:"昨夜我锁门时,殿内并无此物..."

消息很快传到赵明德耳中。县令大人亲临城隍庙查看,见到酒瓶和泥像,又听闻孙二遭遇,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看来城隍确实借走了八名差役。"赵明德对周师爷道,"只是不知何时能还..."

周师爷低声道:"大人,阴司借人,恐怕有去无回啊。"

赵明德沉思良久,下令厚葬八名差役,又在城隍庙内为他们塑了等身像,四时祭祀。

然而,就在第三日清晨,守灵的差役突然跌跌撞撞冲进县衙,大喊:"大人!活了!八位差爷全活了!"

赵明德大惊,连忙带人赶到城隍庙。只见八具棺材全部打开,王五等人正坐在棺中,面色如常,只是神情恍惚,仿佛刚从一场大梦中醒来。

"大人!"王五见到赵明德,连忙跪拜,"小的们奉城隍之命,去阴司押解了一批恶鬼,如今差事已毕,城隍爷便放我们回来了!"

李七也道:"阴司道路幽暗,鬼哭不绝,若非城隍爷赐下的护身符,我们怕是回不来了。"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符,上面朱砂字迹已褪色大半。

赵明德仔细查看,发现八人身上皆有异状:王五腰间佩刀缠着红绳,张三衣领内别着槐叶,李七靴底沾着香灰……种种迹象,皆与阴司有关。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赵明德长舒一口气,当即命人备下酒席,为八人压惊。

当夜,赵明德再次梦见城隍。

城隍笑道:"赵大人,多谢借人。八名差役勤勉能干,阴司已记下功德,他日必有福报。"

赵明德连忙拱手:"城隍爷,不知他们所见阴司之事,可否告知?"

城隍摇头:"阴阳有别,天机不可泄露。不过,他们身上所带之物,皆可护佑平安,大人不必担忧。"

言罢,城隍身形消散,赵明德醒来,发现窗外天已大亮。

自那以后,八名差役虽复生如常,却都莫名通晓了阴司律法,断案时往往能道出常人不知的细节。而历城县衙的差役们但凡出远门办差,必先到城隍庙祭拜,否则途中必遇怪事。

赵明德特意在城隍庙立碑记此事,碑文最后写道:"阴阳虽隔,其理相通。神人异路,其心可鉴。"

而那八名差役,后来皆活到古稀之年,无病无灾。临终时,家人皆见他们含笑而逝,仿佛早有预感。更奇的是,他们下葬那日,有人看见八个穿差服的人影从灵堂飘出,径直没入了城隍庙的壁画之中……

来源:故事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