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天18时30分,高笋塘广场上的音乐声响起,各大舞团的“舞林高手”自发集结,在周边散步休闲的一些市民也纷纷下场,跟着节奏舞动起来。让人诧异的是,虽然数个音响同时响起,却不再像以往那样震耳欲聋。
“咦——
音响怎么突然就没声音了?”
日前,
在万州高笋塘广场红光派出所治安岗亭前,
技术人员将一块电路板和声音传感器
“植入”汪大爷的音响,
当音量调高到一定程度时,
原本正常播放的音响突然“哑火”。
几秒钟后,
音乐声又重新响起,
但如果不将音量调低,
那音响就会不断“罢工”。
这套控噪“神器”叫“舞知音”,
是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
破解广场舞噪音难题的最新解法。
音响装上控噪“神器”
广场舞的音量降下来了
当天18时30分,高笋塘广场上的音乐声响起,各大舞团的“舞林高手”自发集结,在周边散步休闲的一些市民也纷纷下场,跟着节奏舞动起来。让人诧异的是,虽然数个音响同时响起,却不再像以往那样震耳欲聋。
带来变化的关键就在
音响里安装的这套“舞知音”
广场舞噪音感知控制系统。
这套控噪“神器”是红光派出所结合实际联合重庆三峡学院研发,通过在音响设备上加装噪音感知控制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然后利用手机小程序对音响设定声音最高阈值,实现超分贝值自动“熔断”,5秒后重新启动。若音量不降至设定范围内,系统便循环往复进行“断音”,以此达到对广场舞音量的限制。
据了解,
该控噪“神器”
今年春节前投入试运行,
目前已在高笋塘广场、和平广场、
天仙湖广场等地安装了35套设备,
并实现了辖区广场舞队监管全覆盖。
自该设备投入运行以来,
红光派出所辖区广场舞
噪音扰民警情大幅下降,
涉广场舞噪音投诉仅发生2起。
“坝坝舞”跳出“文明范”
噪音治理难题有了更优解
“虽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噪音扰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处罚,但实际处置起来却有一定困难,往往只能劝说调解。而且这种被动式的处置治标不治本,民警一离开,音量又上去了,接下来又是反复报警。”红光派出所民警王贤冬直言,现在随着该套设备的“上岗”,真正有效破解了广场舞“限音量”的管理难题。
红光派出所负责人表示,
“舞知音”的成功运行,
本质上是治理思维的革新,
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用技术手段划定文明边界,
以智慧管理替代生硬管制。
科技温度融入基层治理,
带来的不仅是分贝的下降,
更是社会文明的跃升。
来源:说千道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