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0日凌晨,一份《举报答复书》将国货护肤品牌百雀羚送上全网热搜,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热搜榜前列飘红的“百雀羚涉嫌违规添加”的字样格外醒目。
1、
11月20日凌晨,一份《举报答复书》将国货护肤品牌百雀羚送上全网热搜,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热搜榜前列飘红的“百雀羚涉嫌违规添加”的字样格外醒目。
相关内容评论区自然少不了阴阳怪气的节奏党集体团建,更有不少营销号跟风痛心疾首高呼国货当自强。
然而仅仅一天不到,百雀羚塌房事件直接反转,热度突然就降下来了,某些跟风博主迅速删帖,调转口风表示自己被人当枪使了。
对于这种突发热点事件,我向来的观点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只有了解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才能看清真相。
百雀羚这回被推上热搜,本质上就是一场典型的抹黑式“商战”,跟莲花味精、香飘飘奶茶被抹黑的套路如出一辙。
2、
简单捋一下事件脉络吧。
9月27日,上海市药监局收到关于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的举报。
11月14日,上海市药监局针对网友举报信息发布举报答复书,因举报内容基本属实决定立案调查。
11月20日早晨,百雀羚涉嫌添加禁用原料基本属实的话题登顶热搜 。
11月20日,百雀羚发布声明进行回应,指出举报涉及的产品是百雀羚曾在2021年生产的一款洁面乳,涉及的禁用原料叫“圆叶牵牛提取物”,于2021年5月26日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被举报涉及“圆叶牵牛提取物”的产品是在2021年5月26日之前生产。
2021年4月25日,百雀羚已经对产品配方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备案,2021年5月26日之后,没有再生产过任何添加有该原料的产品,不存在违法添加禁用原料的行为。
11月20日晚,上海市药监局发布调查结果,认定百雀羚被举报的这款洁面乳不存在违规添加禁用原料的情况。
3、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整个事件当中几个诡异的点。
第一:
上海市药监局出具的《举报答复书》内容语焉不详,没有说明百雀羚的哪一款产品违规添加了哪一种禁用成分,然而媒体平台硬是在这种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将百雀羚推上热搜榜前列。
第二:
被举报的产品在2021年5月26日之后就停产了,而美妆护肤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是3年。哪怕百雀羚卡在21年5月25日生产最后一批含圆叶牵牛提取物的产品,市场上还能找到的所有存量滞销产品在今年5月26日全部过了保质期。
那么问题来了,拿一款已经停产了并且已经过了保质期的产品来举报百雀羚违规添加,那位举报的网友,他的诉求是什么?动机又是什么?举报的合理性在哪里?
假如我现在拿一款2010年生产的IP4去举报苹果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你觉得合理吗?
第三:
关于被禁用的圆叶牵牛提取物,在百雀羚回应之前,那些引用“百雀羚涉嫌违规添加”的媒体、大博主,可有主动求证过百雀羚到底哪里违规了?
而这款禁用成分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禁用的呢?想必那些把百雀羚推上热搜的媒体同样没有求证过。
圆叶牵牛提取物在护肤品中属于皮肤调理剂,起到保湿和抗氧化的作用,之所以被禁用是因为安全标准的提高以及后续研究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综合这些比较诡异的信息,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一起有预谋的针对百雀羚的抹黑式打压行动。
其目的之一可能是为了斩断百雀羚近几年业绩持续增长的势头,2023年百雀羚母公司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营收达到18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
4、
假设百雀羚确实是被针对了,那么谁具备这个动机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我想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大家自行体会。
10月下旬以来,国际知名美妆护肤品牌公司相继发布了业绩报告。
10月18日,宝洁公司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宝洁公司净销售额为217.37亿美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为39.59亿美元,同比下滑12%,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15%。
10月23日,欧莱雅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第三季度销售额19.56亿欧元,同比下滑4.4%。二季度欧莱雅在中国大陆美妆市场的销售额已出现负增长。
10月31日,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雅诗兰黛集团实现净销售额33.6亿美元,同比下降4%。业绩下降原因主要受到中国大陆、亚洲旅游零售和香港特区业务的显著拖累。
11月7日,资生堂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4财年前三季度,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额1738.63亿日元,同比下降2.4%,剔除汇率影响下降9.1%。
5、
国际大牌美妆护肤品业绩下滑,当然并不代表百雀羚被围剿就是他们干的,因为我们没有证据。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当年莲花味精被造谣致癌之后,国际资本卖给我们的鸡精里面,配料表排第一位的就是味精。
好在现在的网民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经过一天的热搜发酵之后,百雀羚直播间的业绩不降反升,想必躲在幕后的操盘手此刻已经是一脸懵逼了吧?
来源:白话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