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命,李庚希也比不过徐静蕾

B站影视 2024-12-25 06:27 3

摘要:只不过,当徐静蕾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李庚希所谓“京圈公主”的名头也不那么吸引人了。

拿下金鸡影后的李庚希,虽然被各路网友嘲讽为“预制菜影后”。

但依旧不影响她名气和事业版图的双重扩张。

新剧《不讨好的勇气》播出后,凭着颇有现实意义的剧情,她一连上了好几次热搜。

长着清冷小花的脸,却是实打实的富贵好命。

让大众对她的观感极为复杂。

有好奇,也有无数质疑。

没多久,人们误打误撞找出了李庚希的画家父亲李大治后。

又翻出了背后的高人徐静蕾。

只不过,当徐静蕾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李庚希所谓“京圈公主”的名头也不那么吸引人了。

因为,“京圈才女”徐静蕾的传奇,现阶段的李庚希还远远比不上。

可能有很多年轻的同学对徐静蕾这个人,并不是十分了解。

唯一有印象的,是她自导自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以及,另一部由她执导,男主吴某凡贡献了稀烂演技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但无论如何,当年四旦双冰的赫赫威名,熟悉内娱的人都有所耳闻。

其中四旦里面就包括了徐静蕾。

徐静蕾自幼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皆有涉猎,最初立志考取中戏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两次意外落榜,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18 岁出演首部电视剧《同桌的你》,22 岁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搭档李亚鹏而声名鹊起,一跃成为顶流小花。

其演艺生涯成绩斐然,百花奖最佳女主、金鸡奖最佳女配、华表奖最佳新人等荣誉在 30 岁前尽收囊中。

转型做导演后,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荣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杜拉拉升职记》更是让她成为内地首位票房破亿的女导演。

在那个互联网尚欠发达的年代,她的博客凭借独特的文采与日常点滴分享,访问量在两年内突破一亿人次,其自创字体 “方正静蕾简体” 还被方正字库收录,“才女” 之名当之无愧。

相比之下,李庚希 18 岁在徐静蕾监制的《同学两亿岁》中出道,作品质量虽不错,但初期关注度有限,多饰演学生妹形象,在天然观众吸引力上与徐静蕾存在差距,出道初期只能在前辈光环下成长。

回顾曾经的 “四旦双冰” 时代,那是内娱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章子怡、李冰冰、范冰冰、赵薇等女星各展身手,在红毯、作品、资源等方面争奇斗艳。

如今,时过境迁,周迅偶尔露面却遭 “太老” 之嘲;章子怡离婚后潜心筹备事业,暂隐幕后;李冰冰转型幕后致力于培养新人;范冰冰因负面事件在大陆演艺界销声匿迹,于海外寻求发展;赵薇则几乎被行业遗忘。

在这旧人渐隐的局面下,徐静蕾却在国外过着惬意自在的生活,学厨艺、玩艺术、享爱情,看似远离娱乐圈纷争,实则影响力犹存。

她力捧的李庚希不断获得资源,成功登顶金鸡影后,足见其在幕后的能量。

从徐静蕾到李庚希,我们能看到演艺圈的传承与变革。

徐静蕾凭借自身才华与努力,在演艺、文艺创作等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资源与人脉,其对李庚希的扶持是一种传统的演艺圈师徒传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新人借助前辈的经验、资源得以快速成长,获得更多机会展示自己。

然而,时代的发展也在悄然改变着演艺圈的生态。

如今的观众审美日益多元,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演员的曝光与口碑传播更为迅速和复杂,流量与实力的博弈成为行业新课题。

李庚希虽有前辈助力,但也面临着观众更为严苛的审视,“预制菜影后” 的调侃便是例证,这反映出当下观众对演员奖项含金量的重视与质疑。

对于李庚希而言,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机会,但也肩负着更大的压力。

她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用实力回应质疑,在徐静蕾的基础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演艺道路。

一方面,要深耕角色,挑选适合自己的剧本,展现多样化的表演风格,摆脱单一形象的束缚;

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娱乐圈的新环境,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观众建立良好互动,塑造正面形象。

而徐静蕾的经历则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别样的人生样本,在演艺事业巅峰期急流勇退,追求多元生活,同时又能在幕后保持一定影响力,这种对人生节奏的把控和对生活的热爱值得借鉴。

在演艺圈的发展长河中,无论是前辈的辉煌成就,还是新人的成长探索,都在不断推动着行业的进步与变革。

李庚希与徐静蕾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时代的烙印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挣扎与奋进,也激励着更多怀揣演艺梦想的人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Liya的种草手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