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的老人更健脑?医生直言:60岁后,话量尽量维持这程度

B站影视 2024-12-25 16:02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唠叨的老人,总让人觉得有点烦。

出门多穿件衣服,吃饭不要吃太咸,电视别看太晚……这些话来来回回重复,年轻人有时候心里直犯嘀咕:难道老人退休了就喜欢找事儿说?

可科学研究还真有意思,爱唠叨的老人,脑子可能比沉默寡言的同龄人要更灵光。

这不是瞎说,而是和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大脑这个器官,最怕闲着。

它不像肌肉,躺着不动就能恢复体力,脑细胞需要不断地活动来维持活性。

语言活动是大脑的一项重头工作,包含着记忆提取、逻辑分析、情绪调节、肌肉控制等多个过程。

简单点说,说话是脑子在“做体操”。

有研究发现,经常说话的人,大脑的记忆中枢——海马体要比少言寡语的人活跃很多。

特别是老人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脑细胞的活性本来就在下降,如果长期沉默寡言,脑细胞的退化速度可能会更快。

而经常唠叨的人,脑子里各种神经网络一直在运转,连接紧密,反应能力就会更好。

美国的一项研究对比了2000多名老年人的语言活动和脑健康状况,发现那些每天保持较高话量的老人,发生老年痴呆的几率比话少的低了约30%。

这里面有个有趣的发现,经常讲述复杂故事或者喜欢讨论问题的老人,认知能力的退化速度明显减缓。

这表明,说话对大脑不仅是刺激,更是一种训练。

不过,说话多可不一定都叫唠叨。

唠叨的特点是重复,说的内容大多和日常生活有关,通常是提醒或者唠碎事。

这种话虽然简单,但对老年人的大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想一想,唠叨需要记得别人做过什么、没做什么,还要根据场景调整语言,这已经涉及到记忆、分析和语言表达三大脑区的协作。

不过,唠叨多了,也可能对大脑造成负担。

长期的单向输出,比如重复同样的几句话,容易让大脑陷入单调模式,神经网络的刺激强度不够。

这有点像运动过度但动作单一,反而可能造成身体疲劳。

所以,说话对脑子的好处,还得看方式,而不是单纯“越多越好”。

医生指出,老年人每天保持适度的话量,是健脑的关键。

具体到数字上,有研究认为,每天说话超过1000个词,就能有效刺激大脑,防止退化。

但如果话量超出5000词,尤其是过于重复或者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大脑的负担反而可能加重。

1000到5000词是什么概念?一般一场轻松的聊天,一个人大约会说出3000到4000个词。

也就是说,老人一天只需要和家人、朋友聊上几段话,就能满足语言活动的“保健剂量”。

如果再加入一些逻辑性强的内容,比如讲故事、讨论问题,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里还有个小技巧,语言活动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比如,相比简单的生活叮嘱,用更多具体的描述、分享情感或者提出问题,更能锻炼大脑的不同区域。

试着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或者多听听别人的观点,再加入自己的想法,能让大脑的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说话的人可能脑子更灵光,但话少的人不一定就“笨”。

沉默的人也有自己的方式保持大脑健康,比如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对大脑的刺激方式和语言不同,但同样有效。

如果一个老人平时不爱说话,但喜欢读书、写日记或者玩益智类游戏,大脑的活性也可能维持得很好。

不过,对于那些既不爱说话又没有其他脑力活动的人来说,情况就比较危险了。

长期缺乏刺激,脑细胞的连接可能会变得稀疏,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也会加快。

大脑是个需要被“用起来”的器官,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激活它是延缓衰老的根本。

说话健脑的另一个原因,和情绪以及社交活动分不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说话的过程会刺激多巴胺、内啡肽等“愉快因子”的分泌,让人感觉开心。

这种正向的情绪反馈,对大脑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老年人,往往会因为退休、子女离家等原因,社交圈缩小,情绪容易低落。

如果能通过说话和别人交流,

这种积极的社交活动,对预防抑郁症和焦虑症非常有帮助,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老年痴呆的高危因素。

所以,不只是为了健脑,说话还是一种情感调节和社交维系的手段。

老年人保持一定的话量,不仅是对大脑的保护,也能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帮助那些不爱说话的老人,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

对于那些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老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激发语言活动。

比如,可以多鼓励他们读书、看电影,然后和家人一起讨论书里的故事情节或者电影的情感表达;

也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比如书法、种植、乐器学习,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和别人交流,也能间接提高话量。

同时,家人也可以有意地引导老人表达更多的想法,比如询问他们过去的经历或者对时事的看法。

这种引导不需要太刻意,更多是一种陪伴和互动,让老人觉得自己的话有人听、有价值。

这样一来,即便老人本身话不多,也能通过其他形式来刺激大脑活动,达到健脑的效果。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1]陈静.唠叨让老人心理更健康[J].健康向导,2022

来源:老王健康Tal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