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出身于农村,没机会上幼儿园。因为当时我们所在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幼儿园这个名词,后来还非常遗憾,自己人生中怎么就缺乏了这段宝贵的体验呢。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在职场已逐步进入隐退状态,心态也逐渐回归平淡,但也不免常常陷入对往昔岁月的漫长回忆中。
最近,网络上看到很多对学校教育事件的讨论,让我不禁在头脑中,追忆我当年求学时的那些难忘的经历。
非常难得能找到这张小学的照片
我出身于农村,没机会上幼儿园。因为当时我们所在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幼儿园这个名词,后来还非常遗憾,自己人生中怎么就缺乏了这段宝贵的体验呢。
上了中学后,逐渐长大成熟的我,从初一到高三年,在连续6年的寄宿生活里,面对相对繁重的学业和规律的学习生活,似乎也没留下过多少快乐的印记。
在我的回忆中,感觉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在小学阶段。如今时隔久远,对于小学时课堂上的印象已经不多了,但曾经有那么几首歌,却串起了我小学生活印象最为深刻的回忆,让我时时回忆起那充满纯真、快乐和无拘无束幸福时光。
第一首歌是《小松树》。
这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唱的第一首歌,我至今还能随时哼唱起来。
“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桠。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之所以对它印象这么深,首先这首歌是我读书时第一次学唱的歌。其次,当时学唱这首歌时所在的教室也很特殊,那是我们全校唯一的一间桌椅全部由石头打造的教室(可能是因为老家的山上采石场盛产建筑石材,建造学校时做的一间试点教室吧)。
记得当时教我们唱歌的是一位姓张的年轻帅气的男老师,对着挂在黑板前、用毛笔抄写的大张纸的歌单,一句句地教会我们唱,第一次感受到唱歌是如此的快乐。
第二首歌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那可能是我上三或四年级的时候了。有一年,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隆重地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一次长途郊游活动。
出发前,学校操场上彩旗招展,全校师生们在操场上列队,广播中不停地播放这首《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歌:
“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歌声嘹亮,气氛十分热烈。
第一次参加长途拉练,同学们非常激动,带着水杯和打包好的五花八门的午餐。我记得自己当年带的是一罐家里提前帮我煮好的咸干饭。远足途中,一路歌声不断,大家互相鼓劲打气,停停走走,也不觉有多辛苦。
可惜到了目的地,正准备吃午餐时,打开餐盒后发现可能是我保管不善,或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我带的咸干饭竟然发馊了,不能吃了!
后来带队的老师让我跟着老师们一起吃。我至今还记得,那天吃的大白馒头和红烧肉,是天下最美味的!太好吃了,那感觉无比幸福。
第三首歌是《远航归来》。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当时教我们唱这首歌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张春泉老师。
张老师古文造诣很深,知识渊博,和蔼可亲。他在教我们唱时声情并茂,边教边给我们分析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我记得这首歌歌词描写得非常的美,旋律非常优美。其中唱到“祖国 我们远航归来了,祖国 我们的亲娘。”表达了远航归来的孩子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那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们,美好的歌声在同学们心底种下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首歌是《五讲四美新风吹》。
说起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就有点意思了。这首歌是我们小学应邀到镇政府里参加当年“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活动表演的一个节目,我也算平生第一次参加舞台演出了。
记得最初学校选拔时队员时,原本没有我的份,我当时偶然看到,音乐老师正带领一帮同学在她宿舍里排练节目时正在教唱这首歌。出于好奇和喜欢,我就站在旁边跟着学唱。
可能是我学得快,很幸运地被老师看中了,把我增补到节目演出队伍中来。
演出前,参加演出的同学们都化了妆,脸上涂了腮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最后我们这个节目演出非常成功并获奖了,大家都很激动。
表演结束后,镇政府还请大家吃饭,当时没有安排餐桌椅子,菜直接盛在一个个大脸盆里,大家蹲在地上,围坐一起吃饭。场面虽然简朴,但心情十分快乐,吃得很开心。
在把这些回忆化为文字之前,我特意搜索一下这几首歌重新听一遍,感到无比熟悉和亲切,仿佛又回到过去的时光。我想哪一天找个机会,把这几首歌曲串在一起制作一条短视频,锁住这份美好的回忆。
来源:大师哥爱音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