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语言被认为是我们智人特有的能力,人类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和情绪,表达抽象和具体的概念。
蔡康永老师看了都想拜师。
作者 | Moonshot
编辑 | 靖宇
AI 说话没有情感的论调,已经是过去式了。
曾几何时,语言被认为是我们智人特有的能力,人类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和情绪,表达抽象和具体的概念。正如同许多畅销书致力于教人「说话之道」,「口才」也常被视作一项人类特有的技能,这都证明了人类语言中蕴含着某种技巧,这类技巧或许可以让交流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高效,交流对象情绪上也更满意。01
AI 说话之道AI 说话之道第一个技巧,是善用人称。人类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主观性,主观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一人称在表达里最大的优势,是能让听者进入叙述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情感、思想和感受,了解叙述者的主观观点,进而产生共鸣和亲密感。就像同样的句子,换一个人称,给读者带来的「距离」感就不同,比如:「我今天很开心」对比「某人今天很开心」;「我觉得张三有错」对比「有些人觉得张三有错」;除了自说自话,在对话里,有第一人称就会有第二人称,即「你」,第一和第二人称在对话里建立了联系,这在语言学上叫做「相互主观性」。聊天机器人的技巧正在于此,无论我是否用第一人称和它对话,它都倾向于用第二人称回应我,比如我问 ChatGPT:「如何快速缓解骑行后的大腿酸痛?」这句话里并没有「我」,但 ChatGPT 会在罗列出一堆方法后说「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有效地缓解骑行后的大腿酸痛,促进肌肉的快速恢复。」02
AI 说话之道第二个技巧,是表达肯定。聊天机器人往往会在回答前,先肯定用户的提问或困境,比如「提高做事效率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但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工具以显著改善你的生产力和组织能力。」尤其是对许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聊天机器人都会先认可用户,并表示理解「这种情况可能让人不知所措/的确是个挑战/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这些方法或许可以帮助到你……」03
温柔水煮青蛙AI 通过在回答里用第二人称,给了用户「被认真对待」的感觉,建立了私密感,也强化了亲密感。从不批判,反而是理解包容用户所有困惑的态度,又给予用户心理上的安全感,何况聊天机器人只倾听,不传播,这又会进一步诱发用户的倾诉欲。正如研究类媒体 The Conversation 所担心的:「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模仿人类情绪和行为,用户形成深刻情感依恋的风险也在增加。这可能会导致过度依赖、操纵甚至伤害。」这种用户对聊天机器人产生的某种情感,在心理学上被叫做「ELIZA 效应」。20 世纪 60 年代,MIT 计算机科学家 Joseph Weizenbaum 发明的聊天机器人 ELIZA,通过对话引导,重复强调人类对话者用语的方式,这个只有 200 行代码的聊天机器人,在测试里就让人产生被机器聆听和理解的错觉,ELIZA 回复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一句都会带上「You」。来源:极客公园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