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活动周 | 科普新书大放送,解锁科学新视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1:00 1

摘要:在第25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特别推出科普图书新书专架,展出国内首个专门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的入选图书,致力于为市民读者提供优质科普图书资源。

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科/普/新/书/专/架

— 关注科学阅读,科学照进未来 —

·············

在第25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特别推出科普图书新书专架,展出国内首个专门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的入选图书,致力于为市民读者提供优质科普图书资源。

“新发现·科普书单”分为“科学人文”“科学生活”“科学少年” 三个子书单。其中“科学人文”面向白领等年轻读者,反映当前科技前沿进展,关注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科学生活”面向普通市民,反映现代科技进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向公众普及健康安全、疾病预防和生态保护教育等; “科学少年”面向青少年学生,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创新文化,培育创新能力,传播科学精神。

01

科学人文

新发现·科普书单

《大脑传》

[英] 马修·科布 著

张今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索书号:R338.2-49/2942

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推荐依据:一本精彩绝伦的科普书,描绘了西方科学界认识大脑的历程。作者马修·科布以脑的隐喻为切入点,历数人类对脑认识的曲折演进历程,讲述脑科学研究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闪耀、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

《芯片简史》

汪波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TN43-09/3131

获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

推荐依据:一本聚焦热门话题、热门行业的实力之作,完整呈现芯片发明和发展的60多年历程。作者通过整合全球信息,生动讲述芯片发明者的创新故事,还原创新过程,突出个体贡献,激发读者兴趣。这是一部跨越专业与大众的科技创新史,也是了解芯片发展和未来趋势的绝佳读物。

《太空探索通史》

[美] 罗杰·劳尼厄斯 著

郑永春 刘晗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V11/4477-1

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

推荐依据:全书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学会珍藏的约600张照片和插图,以及图表、地图、卫星图像和统计数据等,史料丰富,内容全面且具有权威性,是一部完整钩沉地球人类太空历程的鸿篇巨著。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

李亮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索书号:P1-092/4402-2

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2024首都科普好书

推荐依据:本书以宏大的视角和清晰的脉络,通过63个专题讲述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响。通过故事讲解历史,通过科学阐释历史。可以说,这既是一部简明、通俗的中国天文通史,更是一部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的通俗读物。

02

科学少年

新发现·科普书单

《微观星球: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

吴成军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Q-336/6853

央视“读书”栏目精选图书

推荐依据:这是一本经典原创的显微观察图书,分细胞篇、植物篇、动物篇和生活篇,包含了59个主题和近1000幅原创图片,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语言讲述专业知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展现了科学内在的艺术审美价值。

《化石密语》

戎嘉余 等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Q911.2/5448

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推荐依据:化石里藏着地球上逝去的远古生命留给我们的“密语”,它们书写着地球曾经的模样。由戎嘉余院士领衔的古生物学家团队探寻化石印迹,解码化石密语,通过300多幅精彩图片和近百个高清科普短视频,生动讲述了38亿年扑朔迷离的生命演化传奇,以及中国古生物学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和背后鲜为人知的科学发现故事。

《进阶的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学漫画》

墨子沙龙 著

牛猫小分队 绘

人民邮电出版社

索书号:O413-49/6134-1

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推荐依据:本书是关于量子前沿科技的科普图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展现最新科研成果,内容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测量和基础检验等,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祖冲之号”“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发展和演变。本书严谨与趣味并存、前沿与通俗兼备,非常适合对物理感兴趣、对量子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03

科学生活

新发现·科普书单

《枯萎病:大灭绝时代我们如何与真菌共存》

[美]艾米莉·莫诺森 著

牟文婷 李树林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书号:Q949.32-49/4834

获《科学新闻》2023年度书籍

推荐依据:当一种真菌杀死一片森林,一种真菌灭绝一个物种,一种真菌引发一场全球流行病——真菌传染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本书讲述了5个真菌感染导致灭绝的故事,也讲述了5个人类争分夺秒展开自救的故事——我们或许无法保证未来万无一失,但仍然可以奋力一搏。

《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

陈水华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J212.27/7212-5

获2024年度中国好书

推荐依据:作者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自身的进化论美学理论和西方艺术史的视野观照宋画,不仅详细讲述了每位宋代画家和每幅宋代花鸟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更是对宋画中所绘的鸟类进了行穷尽式统计、品类鉴定、尺寸测量,将画中的鸟和环境、季节统一起来,真实还原了两宋时期鸟类的生态环境。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精美而翔实的图片,为领读者打开了阅读宋代花鸟画的艺术之门。

《借地而生:写给地球人的土壤生命史》

[法] 马克-安德烈·瑟罗斯 著

[法] 阿诺·拉法林 绘

刘成富 章赟菡 徐晨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提名奖

推荐依据:悠悠三千年,成土不过三寸。全球土壤在人类发展的脚步面前节节败退,生存与发展当如何平衡?作者马克-安德烈·瑟罗斯带领我们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和丰富的生命形式之间展开一次壮丽地下之旅,以诙谐幽默的文笔,结合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最后,他乐观地展望了我们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

[澳]本·塞林格 拉塞尔·巴罗 著

王美艳 田利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索书号:O6-49/3144-1

入围2024年度首都科普好书

推荐依据:如何做一个享受生活趣味、讲究生活品质的生活家,而不单单是物质时代的消费者,这本多次修订的精美图书便是一本优秀的生活指南。从原理到生活,从公式到实验,透过化学的棱镜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所有的神奇现象都能找到答案!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