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此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文 |琢磨鸟琢琢琢编辑 |琢磨鸟琢琢琢
文 |琢磨鸟琢琢琢
编辑 |琢磨鸟琢琢琢
若说下西洋是明朝的“外交秀肌肉”,那郑和无疑是这场大秀的主角。
可谁能想到,这位七下西洋、威震四海的太监总指挥,竟从不带年轻貌美女子出海,反倒带了一整船的老太婆和接生婆?
郑和,这个名字你或许听过,但他到底是何许人也?据史书记载,郑和原本只是一个在云南被俘虏的小男孩,被迫离开父母、阉割入宫,成为一名最低等的奴才。
在那个太监都不被允许读书识字的年代,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竟然自学成才,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
郑和的才能终于被当时还是藩王的朱棣发现,成为了他的心腹。
等到朱棣夺得帝位后,郑和就因为他的忠心耿耿、足智多谋,官至钦差大臣,成为朱棣最信任的亲信。
这对一个原本卑微的太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啊!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深知,要让大明王朝更加富强,仅靠武力征服是不行的。
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外交的拓展,才是立国之本。
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西方列强正凭借着他们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开始在海上称霸。
朱棣意识到,中国若想在这场角逐中占得先机,就必须派出自己的舰队,去和世界各国进行交流贸易。
而执行这个重任的,就非郑和莫属了。
郑和不仅胆识过人,且精通航海之术,是领兵远航的不二人选。
于是,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舰队,踏上了下西洋的征程。
这支舰队之庞大,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超级工程。
光是郑和的座船"宝船",就有9桅12帆,长440尺,宽180尺,吃水9米,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更不用说,随行的还有二十多万船员,几千名士兵和工匠。
就这样,郑和率领着这支"移动的城市",在茫茫大海上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他们所到之处,无不让当地人惊叹不已。
那些异国君主们,从未见过如此威武雄壮的舰队,从未见过如此杰出睿智的使者。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臣服于大明王朝,进贡珍奇异宝,学习先进文明。
郑和和他的船队,就这样把明朝的威名传遍了四海。
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也随着郑和的脚步,行销海外,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在那个全球化尚未开启的时代,郑和已经用实际行动,将中华文明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让列强刮目相看。
要说郑和这七次下西洋,那可真是件大工程。
几万人在海上漂泊几个月,甚至几年,光是后勤保障就够叫人头疼的。
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安排妥当。
更别提,海员们还需要有人替他们洗衣缝补,打理起居。
按理说,带上一群花枝招展的少女,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可郑和偏偏不这么干。
在他的船队里,你找不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
取而代之的,是一船的老太太。
这是何道理?
郑和之所以不带少女,首先是出于道德考量。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子是很容易受到欺凌的。
漂泊在海上数月,船员们难免会起些龌龊的心思。
一旦有了什么闪失,传出去可是会败坏明朝的名声的。
其次,海上航行环境恶劣,少女身子骨娇弱,恐怕是扛不住的。
一旦病倒了,反而会拖累船队的行进。
可这些老太太们,她们都是经历过风浪的。
她们身强力壮,心也淳朴,绝不会勾引船员做出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来。
这些老太太们在船上可是大显身手。
她们不仅干着洗衣做饭的活计,还用自己的智慧开解着水手们的烦闷。
你想啊,在漫漫航程中,谁不会想家?谁不会感到寂寞?这时候,一句暖心的话,一碗热腾腾的饭,对士气的鼓舞是非常大的。
这些老太太,她们就像慈祥的母亲一般,用朴实无华的爱,滋养着这支远征的队伍。
可以说,没有这些老太太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郑和下西洋的最终成功。
她们虽然默默无闻,却是功不可没的幕后英雄。
郑和能带着这样一支队伍,在海上转战数年而毫无后顾之忧,这些老太太们可谓是居功至伟啊。
除了老太太,郑和还在船上带了一批接生婆。
这更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是指望她们在船上接生不成?非也,郑和的用意要高明得多。
当时的航海技术还很不发达,海上航行风险很大。
所到之处,也多是一些医疗条件很落后的地方。
在那里,妇女生产可以说是在鬼门关走一遭。
难产、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夺去了无数母亲和婴儿的生命。
郑和就想,既然明朝的接生术如此先进,何不传播出去,造福更多生灵呢?于是,他就带上了这些接生婆。
她们都是经验丰富、手艺高超的。
每到一处,她们就为当地妇女接生,并将先进的接生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助产士。
试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接生婆们的手中诞生。
那感激和喜悦,会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当地人又怎能不对远道而来的明朝使节,心存感激和敬仰呢?
接生婆们的善举,无疑为郑和的外交工作,赢得了巨大的助力。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有实力固然重要,但赢得人心更加不可或缺。
这些来自东方的仁慈使者,用她们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国风范,让更多国家心悦诚服地臣服在了大明王朝的治下。
郑和虽然身为一个太监,但他的一生都在为大明王朝的富强而奋斗。
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用实际行动将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
对他来说,国家的尊严和利益高于一切。
他宁愿省下钱来聘请老妪当随从,也要将有限的经费都用在扩大舰队、搜罗珍宝上。
他深知,惟有大明王朝真正强大了,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郑和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更是一曲爱国者的壮丽史诗。
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新纪元,让华夏文明之光普照四海。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为这位蔚为大观、独具慧眼的伟人而折服。
他虽为太监之身,却有着常人难及的胸襟与抱负,堪称国士无双。
让我们为这样的民族英雄喝彩,让郑和的精神永驻我们心间!
来源:琢磨鸟说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