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唐代古诗文的价值极其高,不仅在当今社会影响极重,在古代,例如宋代等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当我们提及唐代的诗人时始终绕不开的是李白、杜甫等,而除了他们外,“韩愈”的“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前言
众所周知,唐代古诗文的价值极其高,不仅在当今社会影响极重,在古代,例如宋代等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当我们提及唐代的诗人时始终绕不开的是李白、杜甫等,而除了他们外,“韩愈”的“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韩愈,不仅是唐代的文学家,其在官场上同样影响深重,甚至是智勇双全的代表人物。那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如何担当的起的呢?他在唐朝历史上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韩愈为唐朝中期的人物,在古代朝堂之上始终脱离不开的是“被贬”的命运。韩愈经历过,他的兄长同样如此。
俗话说“长兄如父”,韩愈幼年时期便丧父,与自己的两个兄长相依为命。虽说世代为官,但韩愈兄弟几个的为官之路却不是那么的顺利。
先拿他的兄长韩会来说,其就经历了被贬,并且当时韩愈的年纪并不大,但一直都有跟随兄长。在兄长死后,其也有跟随嫂子为兄长安葬妥当。
而将目光对向韩愈的为官之路看,他是通过科举出身的,但他足足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前三次韩愈次次参与,却每次都做不到榜上有名,再加上生活负担的加重,我想很多人都会就此放弃,但韩愈依旧不屈不挠。
终是在第四次,中得进士及第。但官场风云,韩愈果真会就此顺利下去吗?
答案很显然并不会。而后韩愈虽然进入官场,但话语权和地位并不重,并且稍微不注意,阻挡了他人的路,免不了的就是被贬的风险了。
就如韩愈在做监察御史一职时,韩愈将天下的生计问题看在了眼中,百姓遇天灾,吃不上饭,韩愈既为官员,并也担负了一定的责任,由此他上书请命。
本是一件为民办事的好事,奈何并不被他人看好,甚至生出了厌弃的感觉,之后的处理事宜也便可想而知,诬陷不断,他被贬也便成了常态。
由此看来,韩愈还是我们熟知的文人、文官形象,何来的“勇夺三军之帅”呢?但是不要把韩愈武一方面的成就看轻,因为其在平定淮西时,让人大吃一惊。
在淮西的事宜上,当时已然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惧怕不已,不敢上前抗敌。但重臣裴度表示不愿以“和”之举洽谈,更愿领兵与之抗衡。这时,不仅裴度一人,还有韩愈积极进言请命。
并且韩愈的请命奏章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请命,其还将淮西的重要性展现,随后皇帝看了以后不仅信心大增,更将韩愈所提之举同意,并令他随裴度奔赴前线。
这时韩愈被任为行军司马,出谋划策更亲临战场。韩愈文人形象有所变化,其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令众人佩服。并且韩愈笔头子上的诗文记录也没有缺,更成为了传诵后世的佳作。
在淮西,韩愈指挥的有理有据,并且即使裴度的捷报不断,韩愈依旧没有放松各方面的巡察任务,甚至提前了解到了敌军的动向,随后做出一定的协调工作。
当时敌军的兵力有所转移,多投入在了其他方向,这时便给了韩愈这方先机,由此他趁机攻取的便是敌军的老窝。重要点攻取完成,胜利还会远吗?
先来看敌军的老窝,兵力已转移至其他方向,正值弱势。而韩愈则调集的是精兵强将,又是奇袭完成。这场胜利拿得,更将敌军将领活捉。裴度和韩愈等人满载而归,荣誉满满。
不仅如此,韩愈还借此胜利,乘胜追击。并且这一“追击”面向的是成德节度使,也丝毫没有耗费兵力、物力等,便将其劝降。
由此可见,韩愈在军事上的能力也不容小觑。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更人尽皆知。
二、韩愈的观念
提及韩愈,不得不提的就是《师说》了,其在思想方面主要宣扬的是儒家的思想,在《师说》中更为注重的便是尊师重道。他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唐朝安史之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唐战乱之后,朝堂内外的权力有着很大的差别,甚至出现外为重,内为轻的状况,最明显的就是潘镇上的问题了。
割据不断,也造成了唐王朝的没落。这其中还有朝堂内部的问题,那便是宦官的势力增大,乃至朋党之间的争斗不断。如此,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人心不齐,也随之造成了王朝的衰败。
在这期间,也便形成了另一种风气,文人的地位直线下降,而登上仕途的方法似乎又多了一种。那就是“门生”和“座主”之间的联系,在科举考试时的“公平性”随之也便不存在了。
而韩愈更多看到了有志之士的仕途不顺,乃至唯一进入仕途的道路也形成了严重的阻碍。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唐朝诗人李贺是其一,同时李贺也是韩愈最为器重之人。
由此在这种仕途艰难的情况下,韩愈将重要的师道摆在了首位,并将自己的感慨写下,供世人发现。
韩愈的精神和观念是跟随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而变化的,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值得更多的人讴歌。
韩愈在古代历史上,在文化史上皆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便晚年之事多为复杂,甚至有流传着其因毒病逝的记录有一定的争议,但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才华,不得不令人佩服。
并且在中唐时期,韩愈在古文上的写作,尤为出彩。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我们现在有所学习是一方面,而后就是他将内容和艺术相结合,不失优美,也不失真实的画面。
可以说韩愈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种写作规范,不仅在唐朝时期有所发展,更在后世的学习中达到了高峰。
就如在北宋时期,韩愈的诗歌发展虽未达到顶峰,但他的文章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盛世。有人说是文章掩盖了诗歌的发展,但其实也受一定的文化环境影响。
如此,韩愈终其一生,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皆有成就,在战场上的出谋划策之能更令人动容。甚至在民间百姓的耕地上,也相当的重视,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更注重农具等的改善。
韩愈的作品得以流传,有他自身能力、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加持,同时也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结语
韩愈在苏轼等人那里的评价很高,同时作为历史人物,其所带有的争议同样存在。但纵观韩愈的一生,也不失一位才子、能人之称。
唐朝时期,在文学上的重视情况有高有低,但韩愈的文学才能毋庸置疑。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