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世界之所以足够美好,是因为有山的挺拔,有溪的澄澈,有树与草的葱翠……,更因为有花的馥郁和嫣然。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这个世界之所以足够美好,是因为有山的挺拔,有溪的澄澈,有树与草的葱翠……,更因为有花的馥郁和嫣然。
五月,南风吹出绿荫遍地,也吹出了榴花如火。于是,夏天就这样被点燃,就这样被酿进了诗里,吟入了人心。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间,邂逅夏天那抹最耀眼的色彩;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一首诗。
这首诗不但唯美,而且富含深刻的意蕴,纵然反复品读多次,亦会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题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我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韩愈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那么在诗歌方面,韩愈也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我国诗坛上占得重要地位;韩愈的诗题材多样,其中不乏揭露社会现实、表达人生失意的作品。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友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韩愈与张十一都遭遇谪贬。
面对仕途的坎坷,作者心中感慨万千,他以五月开放的榴花为题,在临摹美好画面的同时,也道出了内心深处那难以言状的孤愤与落寞。
首句的画面充满生机: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的榴花开得正好,那鲜艳的色彩点亮了人们的眼眸。
五月,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所有的生命都在争分夺秒地展示着自己的姿态,也都在争分夺秒地着吸收着天地之间的精华。
当然,五月的底色终归是用绿意铺垫而成的,所以在这浓稠如墨的绿意中,榴花的开放便显得尤为耀眼醒目。
作者在首句中直接又干练,他将主物象“榴花”在第一时间就拉来与读者见面,并且还用“照眼明”三个字初步临摹出了榴花的形象。
榴花的鲜艳欲滴、榴花的盎然蓬勃、榴花的明媚阳光皆被首句展现得淋漓尽致;读首句的时候,我们的视觉可谓受到强烈的冲击,进而充分感受到了榴花带来的那份鲜活的生命力。
后面的承句继续描写了榴花的生长状态:枝间时见子初成;在榴花枝叶间,偶尔可以看到刚刚长成的榴子。
首句以明艳的色彩致胜,将读者的眼眸与心境同时点亮;而承句则通过颇具细腻洞察力的笔触,将一种惊喜传递与读者。
“子初成”在契合时节的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说明了榴花开放的周期,即它正在经历由花到果的这样一个缓慢的过渡时期。
而从花到果的生命成长过程,彰显着自然界有序的规律,彰显着新旧生命井然交替的一种潜在力量。
那枝叶间初成的榴子,给作者内心带来了惊喜与时节的气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读者带来了惊喜与希望。
所以承句给予我们的,也是一幅鲜活的画面,也是独属于五月、独属于夏天的生命能量。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可惜这个地方没有车马经过,那榴花无人欣赏,许多都纷纷零落在青苔之上。
从表面内容来看,后两句也是景语描写,但很显然,在这特殊的景语背后,是作者情感方面的有力表达。
“可怜”一词道出了作者对榴花的怜惜之情,除此以外,它也含蓄烘托出了榴花独特的魅力。
“无车马”三个字则道出了作者与友人所居之处环境的偏僻,进而道出他们二人窘迫的生活境况与身份,这是此诗与其写作背景之间紧密契合的一处见证。
“颠倒青苔落绛英”一句通过描写榴花飘零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唯美的动感,与此同时也为画面融入了那味典型的感伤之意,它完美地补充了转句,更完美地丰盈了全诗。
那么当我们结合背景再来品读后两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可怜”一词不仅仅是作者对榴花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更是他对自己在人生困局中的情感表达。
而最后一句也同样是在写作者自己,写他失意的人生,写他遭遇社会不公时的孤愤,写他壮志难酬的落寞与伤感。
后两句中的深刻意蕴让此诗变得尤有韵味,尤具境界,堪称感染人心的情感佳句。
似火榴花燃五月,诗行自此又添香;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来源:一号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