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夫妇,本是革命偶像,受人敬仰,却当汉奸,张学良:没气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01:33 2

摘要:他们以开设“守真照相馆”为掩护,暗中进行刺杀准备,他选择刺杀的目标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权者、宣统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

1909年同盟会组建了暗杀小组,秘密潜入北京。

他们以开设“守真照相馆”为掩护,暗中进行刺杀准备,他选择刺杀的目标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权者、宣统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

经过长时间的侦察,他们发现载沣每天上朝必经什刹海旁的甘水桥。

他们决定在此桥下埋设炸弹,并通过电线引爆。为确保行动成功,他们特意制作了一个装有50磅炸药的铁罐。一名车夫因寻找失踪的妻子,发现了炸弹,随后报警。清廷警察迅速赶到,起获炸弹,逮捕了小组成员,行动失败。

而一名成员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诗句。

单看事迹,这个人无疑是革命先驱,那么您知道这个人叫汪精卫吗?小组中负责后勤的人叫陈璧君呢?您意外吗?

汪氏夫妇出身革命者,最后却纷纷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鹰犬。

汪精卫夫妇(中右)

一、“革命偶像”-汪精卫

汪精卫这辈子堪称“高开低走”的典型:从“革命偶像”到“头号汉奸”,把热血青年活成了历史耻辱柱。

早年他跑到日本留学,一脚踏进同盟会大门,搞刺杀比谁都猛——1910年揣着炸弹去炸清朝摄政王载沣,事败蹲大狱时在牢房里还写下了“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种热血诗句,当时全中国的报纸都把他捧成“当代荆轲”。

出狱后,追随中山先生,参与护法运动,一度被视为国民党内“革命正统”的正统接班人。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成为国民党内与蒋介石并立的权力核心。

其早年形象兼具文人风骨与政治魄力,被部分学者称为“革命偶像”。

汪精卫青年照片

二、蒋介石痛斥:自绝于民族

后期汪精卫与蒋介石长期存在权力矛盾。

他曾私下抱怨:与其在蒋氏屋檐下苟活,不如另辟蹊径

1927年宁汉分裂后,他在逐渐边缘化。其投敌行为部分源于对蒋介石独裁的不满和夺权野心。

1938年汪精卫直接投了日本人,1940年在南京搞伪政府,跟鬼子签《日华基本关系条约》时,把东北割给伪满洲国不说,还让日本兵永久赖在华北。

他干的三件事最遭人恨:主导“清乡运动”,建立3000公里竹篱封锁线,烧毁412个村庄,屠杀2.3万抗日军民,强征50万劳工为日军服务

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伪政权学校中删除抗日内容,用《中华日报》鼓吹“中日亲善”,瓦解民众抗战意志

将上海、江苏等地的粮棉通过日舰支援日本,导致沦陷区发生大规模饥荒。

蒋介石在日记中痛斥汪“自绝于民族,其罪万死不足赎,下令军统、中统对汪伪要员实施暗杀。

蒋介石与汪精卫

三、与张学良的故事

有人说汪精卫为抗日做过一定的努力:1932年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他支持十九路军抗日,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汪精卫支持张学良的军事部署,严令张学良死守热河。

但长城抗战失败后,汪精卫突然宣布辞职,并连发三封通电痛斥张学良:“若兄不辞职谢罪,我必以死明志!”他指责张学良的方针,要求张学良下野以平息民愤。

张学良回击:“我若辞职,华北必乱;若不辞,千夫所指,若必败,何必让弟兄送死?”(最终张学良下野出国考察)

汪精卫虽迫使张学良短暂下野,但自身权威严重受损,他未能真正掌控军权,反而暴露了“以抗日谋权”的投机本质,最终在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后彻底失势,为1938年投日埋下思想伏笔。

他的表演没有结束,1935年11月,汪精卫在南京遇刺,养病期间,他发表《最后关头》等文,强调“中日必有一战”,呼吁全民备战。

张雪丽与汪精卫(右、中)

明显的要以抗日为借口,借助民族大义,逼迫蒋介石的最大支持者、张学良下台,从而让汪精卫掌权,他要真这么硬气,后期怎么上赶着当汉奸?

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汪精卫的抗日表演实为政治作秀,其人格缺陷注定走向背叛。

根据张学良后期采访,曾评价汪精卫:“我早起很佩服汪精卫,我很佩服他,但后来利令智昏,失了民族气节”

1944年,汪精卫因骨髓肿病逝于日本名古屋,葬于南京明孝陵前的梅花山,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用炸弹炸开他的坟墓,将其棺木焚毁,骨灰扬撒。

值得一提的是,汪精卫的坟墓被改建成了一座名为“观梅轩”的亭子,各位看官大人,仔细读读这三个字,能感到什么意思吗?(猜到的话,评论区交流一下)

/汪精卫坟墓改建

四、陈璧君的主动

1891年,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华侨富商陈家添了个千金陈璧君,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1905年加入孙中山在槟城成立的同盟会分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1907年,陈璧君在槟城第一次见到汪精卫,被他的才华和革命理想深深吸引,精卫当时是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以激进的革命立场著称。陈璧君的主动追求汪精卫。

在汪精卫布置刺杀摄政王的现场的前一夜,陈璧君主动找到汪精卫:“我没什么好送给你的,我把自己送给你”

原话多年后张学良听了都愣住了,直言:“够资格”

两人最终于1912年结婚,成为革命夫妻。

陈璧君与汪精卫年轻照片

陈璧君婚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同盟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跟随汪精卫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炸药制作,参与了刺杀清摄政王载沣的行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陈璧君与汪精卫回到中国,继续投身政治活动。她在国民党内逐渐崭露头角,1921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璧君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迅速上升,甚至在党内与蒋介石形成对立。她因汪精卫与蒋介石的权力斗争而成为焦点,多次在公开场合与蒋介石发生冲突,与宋美龄也不对付

其脾气火爆,性格强悍。

1935年国民党全会期间汪精卫受暗杀重伤,陈璧君赶到,汪连连说:我完了我完了

陈璧君大骂汪精卫:你刚强点好不好!你硬一点好不好!干革命的,还不早晚就有这一天,早晚会有这个结果!

陈璧君

五、夫妻的汉奸之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在抗日政策上产生严重分歧。陈璧君坚决支持汪精卫的“和平建国”主张,认为继续抗战只会导致国家灭亡,

她多次怂恿汪精卫与日本妥协,甚至表示:“若有骂名,璧君愿与四哥共同承担。

1938年,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公开投靠日本,陈璧君随即追随,成为汪伪政权的重要成员。

在此期间,她包庇亲属贪污,其弟陈昌祖利用伪政权职务倒卖军需物资获利超500万日元。

干预司法系统,迫使伪法院释放被捕的日本间谍。

资助汉奸文人创办《平报》,捏造“国军溃败”假新闻,动摇民众抗战信心,可谓民族蛀虫。

陈璧君被捕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璧君因汉奸罪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江苏高等法院判处她无期徒刑。

这时,他强悍的一面出现了,陈当庭抗辩道:“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宋庆龄和何香凝等人为她求情,希望对陈璧君从宽处理。刚成立的新政府表示,只要陈璧君真诚悔过,可以考虑特赦。

然而,陈璧君拒绝特赦,表示“我情愿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陈璧君在狱中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始终不知悔改。1959年,她在监狱中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子女“努力报答人民

一个汉奸,说出这种话,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陈璧君为人不可取,但至少性格上,笔者认为,挺要强。

陈璧君入狱照

尾声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汪精卫夫妇早年间都有投身革命的行为,并为之付出努力,但权力欲望的膨胀,使他们不仅背叛了革命理想,也损害了民族利益,终将被永远钉在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通过他们的对比,彰显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新中国诞生,坚定付出、无怨无悔的革命先烈的光辉意志。

伟大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