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十个学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01:06 2

摘要:撇开认知能力不谈,我们在回顾大量有关战略形成的文献时,得到了十个鲜明的观点,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管理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但是,正如盲人摸象这个寓言中的六个盲人一样,每个学派的独特观点只是聚焦于战略形成的某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每一种观点都是片面且夸张的;但从另一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战略的历程》一书提出了有关战略形成的十个思想学派。

撇开认知能力不谈,我们在回顾大量有关战略形成的文献时,得到了十个鲜明的观点,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管理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但是,正如盲人摸象这个寓言中的六个盲人一样,每个学派的独特观点只是聚焦于战略形成的某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每一种观点都是片面且夸张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又都是非常有趣且深刻的。一头大象不可能只是一只长鼻子,但它确实长有一只长鼻子,人们很难想象一头没有长鼻子的大象。失明者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的某些感观功能得以放大,感觉更敏锐。

下面是我们对每一个学派的概述,每个概述都能抓住该学派的观点:

设计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孕育过程。计划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定位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认知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学习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涌现过程。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过程。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

我们把这十个学派分成三类。

前三者属于从战略本质的整体视角进行说明的学派,它们相对更关注如何明确地表述战略,而不关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

其中第一个学派是设计学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为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基本理论框架奠定了基础。设计学派重点讨论了作为非正式设计过程的战略形成,其中“设计”是这一学派的基本概念之一。

第二个学派是计划学派,在60年代与设计学派一起得到发展,有关计划学派的出版物和实践活动在70年代曾达到一个短暂的高峰。计划学派把战略制定看作是更加独立和系统的正式计划过程。

进入80年代,计划学派在某种程度上被第三种说明性的学派——定位学派取代,定位学派更注重战略的实际内容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它之所以被称为定位学派,是因为它关注企业在市场中战略地位的选择。

随后的六个学派即第二类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而较少关注对理想的战略行为的描述。

一些杰出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把战略与企业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根据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创造的远见来描述战略形成过程。但如果说战略就是个性化的远见的话,那么战略形成就可以被理解为概念在企业家头脑中积聚的过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学派——认知学派。它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理解战略家的思想。

认知学派之后有四个学派试图透过企业家个人因素,将战略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扩大到其他影响力量和人员中去。

学习学派看来,世界如此复杂,以至于战略不可能通过清楚的计划和远见的形式确定下来,战略必须在组织的不断适应和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地逐渐形成。

与学习学派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另一个学派是权力学派,该学派把战略形成过程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包括组织内部冲突各方之间的协商,以及组织自身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商。

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思想学派是文化学派,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根植于组织文化当中的,因此战略形成过程的基调是集体主义与合作

而组织理论家认为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组织主动对外部情境(而不是对组织内部环境)不断反应的过程,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分支——环境学派,他们试图去揭示强加于组织的外部压力。

最后一类只包括一个学派,它其实是其他学派的综合,我们称之为结构学派。这一学派的学者崇尚整合,他们将战略制定过程、战略的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所处的情境等战略的各个部分加以聚类,归结成清晰的阶段或时期,如企业的增长期、稳定成熟期等。有时他们也按照时间序列来描述组织的生命周期。但是除非组织已经进入稳定状态,否则战略的制定就必须描述出从一个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跃迁过程。因此,结构学派在另一方面也描述了战略变革的过程,涉及长期以来关于战略变化的大量文献和管理实践。

在阐述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有些学派明显地倾向于管理艺术、管理技能或者管理科学(强调分析)。例如,企业家学派在艺术导向方面最明显,学习学派和政治学派倾向于技能导向,而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则倾向于科学导向。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对于企业战略的看法也反映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看法!企业经营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视角是多方位的——人、事以及组织!企业管理即是艺术、技能、也是科学的。

来源:越彬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