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工作核心素养在于能力,当下就业压力不小,人们本应勤奋有为,方可应对激烈的竞争,然而,如今一些人却信奉“职场如戏,全靠演技”,故意“示弱”、装无能,以此为自己营造舒适区。职场“蠢人”比比皆是:不是说“不会干”,就是一问三不知,而在人际关系中,也自我矮化,
文/伍里川
一个人的工作核心素养在于能力,当下就业压力不小,人们本应勤奋有为,方可应对激烈的竞争,然而,如今一些人却信奉“职场如戏,全靠演技”,故意“示弱”、装无能,以此为自己营造舒适区。职场“蠢人”比比皆是:不是说“不会干”,就是一问三不知,而在人际关系中,也自我矮化,通过做“蠢事”说“蠢话”,形成“这个人真蠢”的既视感。这是一种职场摆烂。
不排除一些职场新人有所顾忌、信心不足,因而设法自我保护,但更多的人,却是主动设计和扮演“角色”:一些教师和医生,为了评级晋升而忽视本职工作,忙碌异常只为升迁;一些公务员,成天忙于统计报表,网来网去,大玩形式主义,远离了为民服务的主阵地。
一些专业领域的人士,并非没有能力,但就是不愿意多付出、多干事、真干事,而是出于一己私利,惯于表演、耍滑头。究其原因,一是职场不公现象还普遍存在,溜须拍马、人脉润滑、敷衍塞责更易获利,认真干事的“性价比”不高,导致员工对“狼性文化”祛魅,不再向往成为职场精英;二是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太过片面或者过分苛刻,给员工增加了过多负担,导致员工“破罐子破摔”;三是“演”起来成本不高但“收益”很大。
一些直播间的主播“雾化”商品、粉饰功效,甚至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红薯薯条没红薯”“内地月饼冒名香港月饼”,东北雨姐和三只羊干的事,让人愤懑不已;一些职业歌手搞假唱,连基本的职业道德都抛弃了。某些主播表示:“演”比“不演”更占优,这种“示范”极具诱惑性。
“演”风劲吹,问题很严重。公职人员“演”,谁来为民办实事?文艺工作者“演”,谁来传扬优秀文化?职场蠢人“演”,谁来创造价值、推动事业进步?带货主播“演”,消费者合法利益被置于何处?
若是各行各业都在“演”,还有谁能获利?公共利益岂不就会被侵蚀殆尽?
对一些表象为“演”实则违法的销售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对普遍性存在的职场“飙演技”,批评引导可以有,但唯有找准评价机制中的根源性问题,极力消解弊端和痼疾,营造公平公正的考核环境和崇尚贤能的工作氛围,让职员相信实干者受尊重、能进阶,让医生和教师缓解评级压力、远离“评级窄门”,方能遏制“演”风、重树“实”风。为此,要在多方面加强监管和制度执行,为实干家呐喊、为委屈者撑腰。假以时日,人们才会慢慢摘下“面具”,活出真实的自己。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