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有位被大家亲切称为“方姐”的护理员——方萍。7年时光,200多位特殊服务对象,0投诉的完美记录,这位75后大姐姐用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护理工作的意义。
在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有位被大家亲切称为“方姐”的护理员——方萍。7年时光,200多位特殊服务对象,0投诉的完美记录,这位75后大姐姐用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了护理工作的意义。
不是伺候,是治愈
“方姐,我今天能自己系鞋带了!”智力障碍的小王兴奋地展示新技能。这一幕在托养中心每天都在上演。方萍独创的“三心疗法”——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暖心,让200多位残疾朋友重拾生活信心。
从清晨6点的康复训练,到深夜的查房;从帮偏瘫患者做肢体按摩,到花3小时倾听自闭症患者的心声。方萍的手机里存着每个服务对象的“成长日记”:“小李第一次独立吃饭”“小张会说谢谢了”......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小事,都是她最珍视的“勋章”。
方萍常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自然就会多一份耐心与温柔。”在她看来,护理工作绝非简单任务的堆砌,而是一场用真心换取真心的美好旅程。
专业才是最大的温柔
在方萍的办公桌上,专业书籍永远是最醒目的存在。7年来,她多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并考取养老护理员证书,本人也获评全市“最美家政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方萍主动钻研残疾人心理抚慰、日常护理及管理服务等知识,并将理论巧妙地运用到实践中。她为每位服务对象量身定制康复与护理计划,定期巡查并详细记录他们的身心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很多人觉得护理就是端屎端尿,其实需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甚至工程学知识。”方萍一边说着,一边调试新改良的助行器。正是这份专业,让她带领的团队创造了900天零投诉的纪录。
从被照顾到能照顾别人
去年,方萍推动成立的“残疾人就业工坊”迎来首位员工——曾经重度抑郁的小美。如今的小美不仅能做精美手工,还主动帮助新来的伙伴。“看着他们从需要喂饭到能赚钱养家,这种成就感无法形容。”方萍的眼里闪着光。
“这份工作教会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夜幕下,方萍轻轻为睡着的残疾朋友掖好被角,又开始准备明天的康复计划。在这里,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生命的蜕变。
(记者:程宪)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