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切成千丝万缕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挑到筷子成银线,客人吃,客人看,一下吃了八碗面。”这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孔寨手工空心挂面最引起为自豪的民间儿歌传赞。
陕西关中地区人爱吃面源远流长,历史文明。但是什么样好吃的面条能让来自天南地北的客人能一下吃七八碗,还欲罢不能?
“切成千丝万缕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挑到筷子成银线,客人吃,客人看,一下吃了八碗面。”这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孔寨手工空心挂面最引起为自豪的民间儿歌传赞。
做为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每当慕名而来的顾客亲眼目睹了传承人——李元会手工制作空心挂面的精细过程,都不觉为之赞叹。如果再高兴的用这些空心挂面制作一锅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旗花面,那绝对是香飘渭河南北,味蕾生津爽十里。咥面让您知道什么是美食文化,快意人生,意犹未尽。
孔寨手工空心挂面技艺传承人李元会
在今年这个麦黄的季节,李元会坐在自己家乡——武功县城自己的手工空心挂面销售店门前正在专心的一一答复网友们好奇的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是土生土长的该县长宁镇孔雀村农民,今年已到知命之年。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专业团队操作,仅凭自己的真诚他把自己的抖音帐号挂面哥做到了粉丝数量达1.1万多人,尤如他把非遗手工空心挂面做到深入人心一样。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历史悠久,是唐太宗李世民诞生地,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大汉苏武故里等,也是小麦的黄金产区。而孔寨手工空心挂面据传说发源于唐朝女皇武则天时期。清光绪26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当时武功县令曾献面皇家。民国15年,二虎守长安,孔寨(现属于孔雀村)老百姓用小推车赠送手工空心挂面劳军。
虽然祖传下来的手工空心挂面好吃,但要做精做好还得下功夫。
做为孔寨李氏传统手工空心挂面决策人,李元会说:“做手工空心挂面是个技术活,但也是良心活。质量决定信誉,信誉决定成败。一把挂面测量人心。”
他把挂面的品质看得重于生命。
孔寨手工空心挂面要历经和面、揉面、醒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纯手工工序而成。虽然历时较长,程序繁杂,但李元会一直坚守这种传统工艺,和那些采用机器工艺提高产量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长长的手工空心挂面在自然晾晒
李元会制作的纯手工空心挂面中间空,耐储存,经水煮,吃时瓤而软,劲道爽滑,易消化吸收,健康美味,成为了远近闻名,非常受欢迎的“待客面”,“过节面”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工空心挂面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李元会在传承学习与反复突破上不断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坚持纯天然理念,打造纯正质量,不断在生产工艺上提高卫生健康标准,而且在外包装上也始终坚持环保理念。做到让顾客放心,让消费者满意。
从2018年专心从事手工空心挂面以来,七年时间李元会把孔寨手工空心挂面做到了全市闻名,全国各地畅销,甚至海外用户也慕名抢购。
2021年10月23日孔寨手工空心挂面获评“中国杨凌第28届农高会后稷奖”,还被列入中国社会消费扶贫网、咸阳市扶贫项目。
获奖证书
在咸阳市举办的第三届陕西面食大赛上,孔寨手工挂面摊位火爆,供不应求。
当然李元会取得的成绩背后离不开爱人李芳莉的支持。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孝老爱亲的故事已经广传十乡八里。李芳莉不但支持丈夫的手工空心挂面事业,还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因病卧床的婆婆,年事已高的公公。繁重的家务活和忙碌的带动乡亲们致富路让这对夫妻手心相向,风雨与共,打造出了富有亲情、温情、诚信的孔寨手工空心挂面金字招牌。
“一家人富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富才算富。”李元会夫妻俩正是带着这种质扑的理念一直拼搏在前进的道路上。
李元会将自己传承与精研的手工空心挂面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周围的乡亲们。他义务帮扶了5户贫困户,使他们在2020年顺利脱贫。他大量以市场价收购乡亲们按照他的严格标准生产的纯手工空心挂面,千方百计帮助他们销售增加收入。
他用心做好每一把手工空心挂面
发展起来的李元会一家还不忘奉献社会。河南、新疆部分地方受水灾,李元会第一时间组织自家两辆车满载救灾物资奔赴一线捐赠抗灾。响应号召每年慰问80岁以上的老党员。主动捐资助学。不定期向遇到困难的家庭献爱心等。
新农人,新高度。李元会誓言他将把孔寨纯手工空心挂面卖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每一个吃到陕西面的消费者都能回忆起家乡的味道,记住乡味、乡愁。
来源:秦岭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