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的端午节,那可藏着不少 “皇家认证” 的老故事!乾隆爷当年下江南,随手一赐,直接让杭州的龙舟会火了几百年。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杭州端午那些藏在习俗里的老底子故事!
杭州的端午节,那可藏着不少 “皇家认证” 的老故事!乾隆爷当年下江南,随手一赐,直接让杭州的龙舟会火了几百年。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杭州端午那些藏在习俗里的老底子故事!
先从乾隆爷盖章认证的龙舟会说起!每年端午,西溪湿地的河道边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比演唱会还热闹。不过杭州的龙舟赛可不比速度,主打一个 “闹”!装饰华丽的 “满天装” 龙舟慢悠悠巡游,船身挂满彩绸、绣球,活脱脱一条在水里游的花龙。船尾的艄公更是 “整活达人”,表演起 “上高头” 绝技,单脚立在船尾撑篙,甚至能倒立着挥舞彩旗,看得岸边观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又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龙舟会为啥能被乾隆看上?故事得从明朝说起。那时候西溪这地儿水患多,百姓们靠水吃饭,却总被洪水折腾得够呛。为了祈求龙王保佑,每年端午大家就划着龙舟,抬着贡品祭祀,希望龙王老爷高抬贵手,别发大水。慢慢的,这龙舟巡游就成了传统。乾隆下江南时,正巧碰上西溪龙舟会,一看这热闹场面 —— 彩旗翻飞、锣鼓喧天,龙舟装饰得比他的御船还花哨,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就赐了 “龙舟胜会” 四个字。打那儿起,杭州的龙舟会就带着 “皇家 buff”,名气越来越大,一直热闹到现在!
说完龙舟,再聊聊杭州的粽子,这里面的讲究也不少!塘栖粽在杭州可是 “顶流”,和嘉兴粽、湖州粽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别的地方粽子讲究规整,塘栖粽却 “放飞自我”,有棱角分明的斧头粽、圆滚滚的枕头粽,还有长得像小枕头的尖角粽。包粽子的阿婆们手艺绝了,双手翻飞间,糯米、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流油的咸蛋黄就被裹进了粽叶里,再用马莲草三绕两缠,一个粽子就成型了。
塘栖粽为啥这么特别?据说和当地的运河文化有关。以前塘栖是水运枢纽,南来北往的商人多,大家口味不同,粽子也就跟着花样百出。而且塘栖粽的蒸煮方法也有独门秘诀,强调 “千滚不如一闷”,煮出来的粽子软糯香甜,肉汁全渗进了糯米里,咬一口,那滋味,绝了!除了塘栖粽,建德的豆腐粽也不得不提。用山泉水做的豆腐,配上大块土猪肉,和糯米一起蒸熟,豆腐的嫩滑、猪肉的鲜香,再加上糯米的软糯,口感层次丰富,别处根本吃不到!老一辈人说,以前物资不富裕,豆腐粽是端午才能吃到的 “豪华版” 美食,承载着大家对好日子的期盼。
说完吃的,再看看杭州人家门口挂的艾草和菖蒲,这俩 “CP” 一组合,就是端午的 “最佳守护拍档”。老杭州人挂艾草可有讲究,天不亮就去采,专挑叶片肥大、香气浓郁的,说这样的艾草 “阳气” 足,能驱邪避灾。菖蒲要剪成宝剑形状,民间叫它 “蒲剑”,插在门口,寓意斩除不祥。小时候我问奶奶为啥要挂这些,奶奶笑着说:“五月是‘毒月’,蚊虫多、邪气重,艾草和菖蒲就是咱们的‘护身符’。” 现在想想,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份老辈人对平安的祈愿,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其实,杭州端午的每个习俗背后,都藏着老底子的智慧和情感。龙舟会里有对风调雨顺的期盼,粽子里裹着对丰收富足的向往,艾草菖蒲间寄托着对家人健康的祝福。这些故事和习俗,一代传一代,从过去讲到现在。如今,杭州的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包的粽子、挂的艾草,用新方式传承老传统;西溪的龙舟盛会也开通了线上直播,让全世界都能看到这份独特的端午热闹。
乾隆御赐的龙舟会,只是杭州端午故事的冰山一角。这座城市的端午,就像一本厚厚的老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生活的温度。#端午纳福#
来源:阿珍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