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探索林业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今年预计可交易碳汇量超两千九百万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08:02 2

摘要: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以森林资源碳汇开发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碳汇林建设,成为甘肃省首批达成林业碳汇签发交易的市州之一,为全省林草碳汇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兰州模式”。

5月23日,记者从市林草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以森林资源碳汇开发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碳汇林建设,成为甘肃省首批达成林业碳汇签发交易的市州之一,为全省林草碳汇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兰州模式”。

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1+3”政策矩阵,从“强基固碳、智慧管碳、专业易碳、产业用碳、金融助碳、全民惠碳”6个方面搭建制度框架。制定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开发碳汇量计算标准,并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库管理办法和计量监测制度,实现项目储备、开发、交易的闭环管理,为碳汇项目规范化运作提供坚实保障。

为摸清生态“碳家底”,我市依托“校地合作”模式,联合兰州大学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评估,构建数据监测和指标核算体系,测算出全市森林、草原、湿地固碳总量约807.78万吨,价值量达7.27亿元。同时,大力推进“双重”工程和“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规划实施476.1万亩生态修复,目前,已完成61.91万亩,储备项目370.57万亩,预计2025年森林植被固碳量将达90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交易碳汇量超2900万吨,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增强碳汇储备。

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我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成功开发首个VCS国际核证碳汇项目,完成34万亩碳汇林交易,实现收益240万元,成为全省林业碳汇交易“破冰者”。目前,正有序推进72万亩既有造林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并谋划新造林碳汇项目,力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成都中能瑞通集团达成双碳循环产业园投资意向,并对接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依托“丝路碳惠”平台开展碳票交易、融资等活动,首笔3135亩(碳汇量2万吨)林业碳票已落地,还探索在低碳出行、零碳赛事等场景中应用碳普惠机制。

为构建全民参与的低碳行动格局,我市通过在兴隆山、连城等地设立碳汇科普基地,年均开展主题活动30余场次,组建县乡队伍普及碳汇知识。同时,创新“碳汇+义务植树”模式,引导公众通过8种尽责形式参与生态建设,实现义务植树线上登记、线下履约、碳汇转化的闭环管理。

目前,我市正从政策创新到项目落地,从生态增汇到价值转化,正以林业碳汇为支点,撬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编辑丨仇彬

来源:兰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