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河北,多方面呈现了燕赵大地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人民日报》点赞邢台特色产业集群,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个个有特色”;新华社报道河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数字提效让民生服务零距离;央视关注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隧道全部贯通
近日,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河北,多方面呈现了燕赵大地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人民日报》点赞邢台特色产业集群,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个个有特色”;新华社报道河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数字提效让民生服务零距离;央视关注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隧道全部贯通,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光明日报》记录河北婚俗改革成效,“零彩礼”风尚让群众叫好;《经济日报》解析邯郸武安的生态蝶变,钢铁重镇更宜居了;中新社追踪河北外贸数据,河北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人民日报
特色产业集群向“新”而行
5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重头报道《河北邢台特色产业集群向“新”而行——县县有集群 个个有特色》。报道指出,邢台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组织管理模式等全面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出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县县有集群,个个有特色”的产业格局。2024年,邢台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总营收达6122亿元,同比增长9.49%。
文中介绍了邢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经验:宁晋打造辐照共享车间,整合线缆加工资源,助力数百家企业降本增效;沙河玻璃通过原料集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抱团发展”;临西轴承企业突破国际领先热处理技术,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童车贷”“轴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破解融资难题,工业园区“帮代办”服务让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亲商爱商正在成为邢台市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新华社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5月21日,新华社播发通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河北:民意“码”上说 实事马上办》,报道了河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群众路线,广泛收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畅通民情反映渠道,探索建立“扫码提—线上办—实时查”民意办理模式,让群众诉求“接得住、办得好”,以良好作风提升治理效能。
文中介绍,承德市双桥区针对慢性病患者购药难题,督促医保局改造医疗机构系统接口,99家定点机构电子处方共享,实现了让处方“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惠及4000余人次;邢台威县通过“威县民情码”收集民意,开通城乡公交免费捎货服务,解决群众跨区域物品运输难题;衡水市“市民随手拍”小程序上线后,市政问题实现“当天提交、当天处理”,赢得群众点赞。
央视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隧道全部贯通
5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隧道全部贯通》。报道称,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线路长约24.8公里,其中23.08公里为地下工程,是国内少有的集地下高速铁路和市政配套设施一体化实施的综合性项目。
据了解,雄忻高铁连接河北雄安新区与山西忻州,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作为雄忻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新区“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城市整体风貌的核心空间骨架。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提升雄安新区交通服务能力,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零彩礼”倡议破解高价彩礼顽疾
5月21日,《光明日报》“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栏目推出《“群众有期盼,婚俗改革这个事必须干好”》,讲述了河间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马忠文以“零彩礼”倡议破解高价彩礼顽疾的事迹。报道说,马忠文通过调查了解到,对于高价彩礼,群众早就盼着立个规矩。在他的推动下,河间市民政局指导河间市所有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婚嫁事宜的操办流程、指导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定期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
近几年来,河间市先后涌现出“零彩礼”新人887对,婚事花费比从前平均减少了10万元。2021年,民政部将河间市确认为首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在他的努力下,河间市还创新打造全国首个诗经文化主题婚姻登记中心,以共享单车宣传文明婚俗,成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鲜活样本。
经济日报
环保绩效创A让钢铁重镇更宜居
5月20日,《经济日报》刊发《钢铁重镇更宜居了》,讲述了曾经的钢铁重镇武安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生态蝶变的故事。
作为全国重要钢铁基地,武安首创“环保绩效创A”工作机制,组建专家团队实施“一企一策”,对11家A级企业开展两轮帮扶指导,目前12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完成创A。该市还同步推进碳排放治理及能源结构优化,全域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彻底淘汰燃煤锅炉。截至今年4月,PM2.5浓度同比降幅达35.29%,一氧化碳浓度下降13.04%,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市民们感叹:“现在的武安,污染天气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钢铁重镇越来越宜居了。”
该报道生动展现了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性实践,为全国工业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河北方案”。
中新社
“河北制造”海外走俏
5月20日,中国新闻网播发《今年前4个月河北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贸易规模创新高》。报道称,今年前4个月,河北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出口262.3亿元,同比增长6.6%,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中拉论坛运行10年来,河北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贸易总值从329.1亿元跃升至900亿元,增幅达1.7倍,年均增长10.6%。近年来,河北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贸易合作持续深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钢材、汽车零配件等“河北制造”走俏巴西、墨西哥、智利市场,与此同时,巴西牛肉、智利樱桃、厄瓜多尔冻虾等优质农产品也丰富了河北百姓的餐桌。
来源:河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