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外卖巨头,在海外闷声发大财,让老外当外卖小哥,月薪3万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07:08 2

摘要:这个人就是在英国留学的95后安徽小伙,他野心很大,想带着中餐走向世界,但其实中餐早已遍布全世界了?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这个人就是在英国留学的95后安徽小伙,他野心很大,想带着中餐走向世界,但其实中餐早已遍布全世界了?

或许他要改掉,不是带着中餐走向世界,而是让老外“将中餐送到世界各地”的家门口。

“白人饭”有多难吃,恐怕只有“留学生”才知道!

就拿老干妈来说,国内一瓶老干妈的价格为卖到13美元起,国外一瓶老干妈不到10元。

但也不能阻止海外学子购买,这是全世界所有留子的“干妈”,就算只是沾馒头都比“白人饭”好吃。

何况刘科路还是英国的留学生,这么说吧,英国菜是出了名的“难吃”。

所以在这种满足不了口腹之欲的背景下,刘科路的痛点也是去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的痛点。

想吃一顿中餐并不是没有,英国也有中餐馆,但距离住处比较远,一日三餐加夜宵,不可能顿顿都跑去吃吧。

其实国外也有外卖平台,但上面的中餐馆比较少,很多中餐老板不懂英文,也看不懂套路,还是保持传统的你来吃,吃完给钱的生意模式。

95后安徽小伙,把国内外卖模式搬到国外

刘科路

在此背景下,2017年刘科路创立了熊猫外卖(Hungry Panda),但一直到2019年才有点起色。

1995年出生的刘科路,2017年也才22岁,还只是个刚本科毕业的学生,学业还没完成,还要继续读研,但今年也30岁了,事业有成却还没修完学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科路是安徽阜阳人,能出国留学的家境一般都不差。

他的父母对他期望不高,只要遵纪守法,健康成长就好。没想到儿子是个“吃货”。

富二代、富三代总是希望通过创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很多富豪父母最害怕的事情,对比吃喝玩乐,创业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毕竟父辈走过来的路:那是一条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的路,路上还遍地是黄金。

一开始,他把主意打到了英国中餐馆的老板身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熊猫外卖APP

刘科路的熊猫外卖,在拿到第一位中餐馆的老板的同意,可是费了不少劲,团队成员死皮赖脸呆在中餐馆十几个小时,讲的口干舌燥。

中餐老板也是善良,看着跟自己孩子一样的年轻人,终于答应了进驻熊猫外卖平台,佣金是20%。

当第一家餐馆进驻还有订单之后,其余的中餐馆也就跟风进驻了。

英国的中餐馆如此,2019年这一套模式顺理成章又搬到了其他国家。

用户只关注线上下单,骑手或外卖小哥送货到家,商家则只关注订单和被抽掉的钱。

对于平台来说,则需要构建一条供应链,尤其是前置仓,是骑手卷送货时间的关键点,差10分钟都不一样。

国内外卖巨头百花齐放,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图源:网络

2016年,盒马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从此开启了与“山姆会员店”对着干的日子了。

上海盒马店用了“悬挂链系统+APP下单+3公里30分钟达”的“玩法”。

盒马的配送模式服务只是表面好看,实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即便是要充值会员,不然就要达到指定的下单金额,依旧是吃力不讨好赚吆喝的生意。

2017年,美团炸出了个“美团买菜”业务,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线城市,采用“前置仓+骑手”模式。

2017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模式,一个是到家O2O,一个是到店O2O。

国内的外卖生意已经是“神仙打架”的状态,不管是出名的还是正在融资的平台,背后都有资本在撑腰。

当时美团外卖已经达到了1720亿元的销售额,饿了么则在融资阶段,不过也拿下了23.4亿美元的融资金额,还收购了百度外卖。

新零售还没兴起的时候,像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传统超市,一般有2公里内帮你把东西送到家的“免费服务”,但前提是,你依旧得先在超市购物。

然而新零售业态崛起,升级了这种服务,变成了在手机上下单,不用到超市,也可以享受生鲜百货到家的服务。

国内零售业也从国营百货、连锁超市、外资零售、电商迈进了新零售时代。

2018年,美团又推出了“美团闪购”,想买3C数码和日用品,也可以立马就能闪送到家,小象超市、歪马送酒等子品牌就这么出来抢市场了!

2021年,抖音也推出了生活服务,通过直播‘做大做强’本地生活服务,美食博主、探店达人在抖音崛起,抖音团购在现有团购市场里分到了一杯羹。

再看国外,国外的外卖节奏真的慢很多!

2022年,刘科路才把生鲜配送业务在国外弄起来,大仓库一个,前置仓4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200万元启动资金,熬到年收入超70亿元

图源:网络

刚开始创业时,刘科路和几个会开发软件的同学孵化项目的时候,充实且自由。

暑假他们为了友情可以呆在英国不回家,但生活费也是问题!

刘科路也醒目,自己掏腰包给同学工资,但只有3000到5000元而已。

刘科路可以自己耽误自己,但耽误不得别人的学业。

大家一起砸进去200万元,赚不到钱还亏损了,即便是同学情,有情饮水不饱,坚持不下去的就继续回去上学。

刘科路则自己选择了申请延期读研,和留下来的同学继续艰苦奋斗。

这个创业团队虽然不到10人,但也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等名校的学生,刘科路本人则是伦敦政经大学,含金量确实没有他们高。

2017年年底,咬牙孵化的熊猫平台,终于熬到了资本的到来,给“溺水”的熊猫外卖平台带来了“人工呼吸”,终于不亏损了。

2018年年底到2019年,刘科路好不容易也拉到了投资,如83North和Felix Capita等,第一笔融资金额高达500万英镑(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4400万元)。

现在创业所面临的环境没那么容易,传统行业接近饱和,但互联网以及科技行业,像新能源、AI、机器人、养老等,依旧是一片蓝海。

根据刘科路公开的采访信息分析得出,截至目前,熊猫外卖已经拿到了2.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75亿元)的融资,年交易额也达到了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83亿元)。

资本入局,疯狂扩张,又陷入亏本泥潭

资本进来了,意见就多了,成也是资本一句话“进”,败也是资本一句话“退”。

刘科路的野心也就大了。

2021年,刘科路大手一挥,斥巨资5500万澳元(按目前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55亿元),把澳大利亚华人外卖中餐平台EASI买了下来。

谁曾想,2022年,海外外卖市场不给力了,用户的平均月单量从15单直降到4至5单,熊猫外卖的增长速度也从每年的150%暴跌至30%~40%。

2023年熊猫外卖的局面,不止是刘科路,就连投资人也都慌了。

即便有资本的帮扶,但规模不完善,骑手多,订单少,内部意见混乱,种种问题又来了。

刘科路的压力可想而知,资本给的意见他不听也得听,但做不到。

如,C轮投资的瑞典机构,要求熊猫平台做一年扩张250个城市的规划,但刘科路实际的想法是一年25个。

在这之前,1000个订单的预算下,刘科路是计划配2000个骑手那种思维,终究还是被现实打败了,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创业也不能乌托邦。

扩张、乌托邦还是其次,亏损才是首要问题。

缩减人力成本,选择众包骑手,生意遍布10多个国家

经过了一轮“抠门”的操作,尤其是人力成本上,降薪还不算什么,一个人当六七个人用,全体上下“节衣缩食”。

以至于很多高管都抱怨,以前出差好歹有五星级酒店,现在都是三星级,要知道这些高管的前东家,有Just Eat、阿里P12、美团等。

而且不止“抠”员工,就连外卖小哥也“抠”,用的是“众包”模式。

这些骑手有各自的“东家承包商”,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为哪个平台送外卖,不管你是熊猫外卖还是Uber Eats,价高者得“外卖小哥”。

图源:创业邦

这些骑手,很多是老外,也有华人,但是他们工资不低,月薪基本有4500至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万元起。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熊猫外卖又达到了不亏损的账面,但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并不是生意上赚来的。

2020年,熊猫外卖的“友商”DoorDash上市了,但即便是上市公司,还是百亿级营收规模的外卖平台,却在到店业务上亏损了。

这就是为什么不上市的公司实力反倒强,可以做大做强,一旦上市,那公司就是公众公司了。

这事件也让刘科路思考,熊猫外卖到底要不要IPO?毕竟现在也能养活自己。

毕竟如今的熊猫外卖,不止英国,也“送”到了法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累计80多个城市。

但投资人肯定不会这么知足,熊猫外卖平台未来将何去何从,还得拭目以待。

对此,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