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名单揭晓,王贻芳等华人学者当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07:03 2

摘要:5 月 20 日,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今年有 95 位对科学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新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其中包括 24 名外籍院士。我国4位学者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

5 月 20 日,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今年有 95 位对科学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新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其中包括 24 名外籍院士。我国4位学者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王贻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杨学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任韩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另外,还有 4 位当选院士为华裔或中国内地大学校友。

王贻芳

王贻芳,男,1963 年 2 月 20 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4 年王贻芳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丁肇中领导的 L3 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1991 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1992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人员;1996 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2000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 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 年 3 月 8 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 年十大科学进展」;201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 月 9 日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2016 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 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9 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4 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贻芳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提出并领导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的研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之星、布鲁诺 · 庞蒂科夫奖等。

杨学明

杨学明,1962 年 10 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2 年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86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 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哲学博士学位。2010 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 年至 2017 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2022 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300 余篇,其中 Science 11 篇,Nature 1 篇。被邀请为多个国际著名综述杂志撰写综述性文章,如年度物理化学综述(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化学研究评论(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此外,还应邀担了国际分子束会议,国际分子光谱会议(Ohio)以及国际立体动力学会议的咨询委员。

杨学明主要从事气相及表面化学动力学研究。

韩斌

韩斌,1963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安徽阜阳,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1985 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8 年获得广西农学院分子遗传学硕士学位,1992 年获得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博士学位。201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 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任。

在国内外以责任作者发表论文 30 余篇(包括 Nature,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 等国际重要刊物)。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03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韩斌主要开展水稻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黄三文

黄三文,1971 年 9 月生,植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学家,湖南省岳阳市人。1993 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2005 年获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Cell 杂志学术顾问。2023 年 11 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担任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并先后荣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

黄三文长期致力于植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研究。

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黄三文以《马铃薯的重新发明》为题进行主旨演讲

陈志坚

陈志坚,1966 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教授、乔治 · 麦格雷戈生物医学特聘讲座教授,霍华德 · 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志坚于 1985 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并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 年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1991 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 年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5 年担任美国霍华德 · 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7 年获得杜奈尔奖;2014 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 年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

陈志坚主要从事天然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来自:未来科学发展中心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
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5-27-29日举办的两机展和激光在两机(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及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

相关推荐